因水而生、因港而興。近年來,周口市積極挖掘內河航運的潛力,將其作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徑。3月14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新聞發布會上,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梁建松介紹了周口將內河航運優勢轉化為物流成本優勢的有效舉措。
近年來,隨著大宗貨物運輸需求快速增長,2005年沙潁河正式復航,2017年周口中心港開港運營,2021年2月周口港被國務院列入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2025年2月周口市成功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內河航運再次成為周口發展的獨特優勢。
將內河航運優勢轉化為物流成本優勢
水運成本最省、運量最大、耗能最低,據測算,公、鐵、水的成本之比為5∶2∶1。內河水運成本大致處于0.05-0.1元/噸公里區間,為充分發揮沙潁河通江達海的天然優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周口市全面實施河南省內河航運“11246”工程,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實施多式聯運、開展智能化改造、優化服務保障、加強區域協作,通航能力和通行效率大幅提高,成功將內河航運優勢轉化為物流成本優勢。基礎設施方面,沙潁河航道“四升三”升級改造和配套工程快速推進,沈丘航運樞紐船閘等配套工程竣工投用,已具備通行2—3千噸單船、1萬噸拖隊能力,大型船舶的通行有效提高了航道的利用率,運力的提升帶動運輸成本明顯下降。多式聯運方面,寧洛、大廣、商南、鹽洛、安羅、陽新等6條高速穿境而過,周口中心港集疏運鐵路專用線正在加快建設,計劃2026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將實現與漯阜線、京廣線、京九線等鐵路干線的無縫銜接,“公鐵水”多式聯運在周口中心港將更加順暢,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極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智能化建設方面,大力推進沙潁河信息中心建設,積極開展智能化碼頭改造,周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年吞吐能力達3000萬噸,智能化集裝箱專用碼頭小集作業區總規模為年吞吐200萬標箱,一期工程今年底建成投用后年吞吐可達100萬標箱的能力。服務保障方面,積極推進集裝箱堆場、冷鏈智慧物流園、倉儲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圍繞航運貿易業務一站式辦理,積極引進航運、物流、貿易、貨代等企業80多家,助力港口服務效率和質量提升。區域協作方面,積極推動豫皖聯手,推進上下游信息互聯互通和一體化聯合調度、沙潁河航道盡早實現夜航;充分發揮江淮運河作用,從河南出發的貨運船舶經蕪湖運送到長江沿線一帶,運輸時間至少縮短1/3,運費降低25%,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
累計開通18條國內集裝箱航線和14條國際集裝箱航線
得益于社會物流成本的下降,周口港已成為河南省乃至淮河流域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的內河港口,累計開通18條國內集裝箱航線和14條國際集裝箱航線。2024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5205.64萬噸,同比增長27.5%,占全省水運總量的87.5%;集裝箱吞吐量16.3萬標箱,同比增長56%,貨物集散覆蓋豫、晉、陜、寧、冀等省區,輻射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區。吸引了益海嘉里、河南鋼鐵周口基地、瑞茂通等一大批臨港偏好型產業項目,及中儲糧、中農等倉儲物流項目落地。
“通江達海”不僅是區域空間的聯通、地理距離的拉進,更是生產方式的變革、產業結構的重整,將為河南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優勢再造,開辟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中部便捷出海大通道,提供強有力支撐。周口將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周口港200萬標箱碼頭、疏港鐵路、智慧航運中心三大標志性工程建設,構建周口“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塑造樞紐經濟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