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連接點,承載著貨物運輸與中轉的重任。今年以來,江蘇各港口通過增航線、開班列、拓通道,增強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運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
【張家港港:打造長江沿線重特件集散運輸“第一港”】
日前,在張家港港務集團碼頭,來自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寶瑞嶺”輪正在裝載工程車輛。這批工程車輛共有146輛,即將發往肯尼亞、坦桑尼亞,這也標志著張家港正式開通東南非“一帶一路”貿易新航線。
張家港港務集團生產業務部部長黃英凱說:“最快20天就能到達目的港,比以往的航程時間縮短了十多天,效率提升了30%以上。今年以來,從我們港務集團出發的中遠海特特型貨類海輪已經有了16條。”
如今,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走出去”在海外建廠,針對外貿企業的運輸需求,張家港港與中遠海特攜手,提供個性化的出口全程供應鏈解決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以及特種裝備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打造長江沿線重特件集散運輸“第一港”。
【宜興港:前兩月集裝箱吞吐量12233標箱】
無錫加速推進航道整治,為內河港口發展帶來利好,宜興港1到2月集裝箱吞吐量達12233標箱,同比增長122.78%,創下歷史新高。近年來,宜興港充分發揮內河水運優勢,累計與10余家船公司直接建立提還箱點合作,同時加密“水運網”,新增自營船舶、江海直達船舶,運輸效率大幅提升。
江蘇宜興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碼頭營運部經理莊蘇祺說:“預計2025年新增運力達30%,全年箱量目標預計突破八萬標箱,通過敲門行動升級,為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務,精準匹配企業需求。”
【南通港:10萬噸級糧油泊位工程進入沖刺階段】
南通港天生港區10萬噸級糧油泊位工程項目也即將投入使用,碼頭按“F”形布置,建設1個10萬噸級泊位、1個3萬噸級泊位和7個5000噸級的江輪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1150萬噸。項目預計2025年6月底竣工驗收,可以滿足現有貨物中轉及產業園企業的生產加工,增強南通港在長江沿線糧油轉運樞紐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