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優化營商環境“2.0版”剛一頒布,上海港口電子EIR(交接單電子化)即于2月14日起全面上線,各船公司將全面停止發放紙質設備交接單。電子EIR全面上線之后,將徹底改變原先集中等單、集中進港、集中提箱,港區周邊交通堵塞、隧道堵車的狀況。
“電子EIR解決了碼頭作業的集中和堆場作業的集中,讓碼頭、堆場作業均衡,”上海市交通行業協會集裝箱道路運輸分會副會長、上海合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濤對電子EIR全面上線有滿滿的收獲感。他對記者說道:“30年來自然形成的設備交接單的單證申請、發放、流轉方式,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障礙。由于司機等待紙質設備交接單,浪費了大量時間,難以保證休息,造成疲勞駕駛,帶來安全隱患。同時,由于人為地使碼頭、堆場作業時間集中,集卡在道路上的運行時間集中,造成堵車、排隊,大大延長了每一趟做箱的總時間。此外,原本短途、中途、長途三種運距的運輸是自然分散的,但因為等待紙質設備交接單,又讓司機們人為地集中在了一起,作業時間重疊。”
他認為,實現設備交接單電子化,可謂一舉多得。對司機而言,不用再花5~10個小時等待,縮短了每趟業務的做箱時間,增加了每月的業務量,還增加了睡眠時間,避免疲勞駕駛。對于集卡車隊,可隨時申請放箱,隨時派單給司機,減少了同等運距業務的時間,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和利潤,同時提高了到工廠的準點率,提高了服務質量。對港區而言,避免了集中作業,減少了因此出現的差錯,提高了集裝箱周轉率和運營箱量。對堆場而言,作業更均衡,更有計劃性。
從市商務委(市口岸辦)獲悉,除了取消紙質設備交接單之外,為實現上海優化營商環境“2.0”版在跨境貿易方面所明確的改革目標和改革任務,更多的改革舉措將陸續實施:具體包括減少進口申報隨附單證,取消汽配類商品自動進口許可證;降低進口邊境合規費用;減少出口申報隨附單證,推廣出口原產地證書自主打印;降低出口邊境合規費用;推廣進口“提前申報”“提前換單”,擴大關稅保證保險試點范疇,推進提貨單電子化流轉;加強對上海口岸經營性收費的檢查力度;按照服務與收費相一致原則,規范集裝箱堆場、查驗場站收費,加強價格監督檢查,防止濫用優勢地位指定服務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