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公會(ICS)發布了一項關于自動駕駛船舶對海員潛在影響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在未來二十年內海員的需求量不會減少,特別是甲板部和機艙部的管理級人員。
這份由漢堡工商管理學院進行的報告指出:“理想情況下,2025年將會有約1,000艘自動駕駛船舶和2,000艘半自動駕駛的船舶,這可能使海員的需求量減少3萬至5萬。但與此同時,需要更高技能船長和船員們來進行遠程操控保持船舶的正常運作。
隨著世界范圍內船隊總量的增加,至少甲板部和機艙部管理級人員的數量將保持穩定。 同時,在岸上進行支持工作的“海員”數量可能會顯著增加。這為調整未來培訓模式留下了寶貴的時間,并可以為經驗豐富的海員提供數字化能力的培訓。
報告指出,許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海員擔心可能難以在自己本國的岸上找到工作。許多船員都是跟隨他們父母或祖父母的腳步進入這個行業,因此擔心他們的后代未來可能無法繼續從事這項職業,因此非常擔心他們的工作可能會隨著自動駕駛船舶的到來而消失。
工會表達了他們的擔憂。2月 “Nautilus Telegraph”發表了一份由21個工會的1000多名海員完成的調查問卷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大多數海員認為自動駕駛船舶會給從事相關海事工作的崗位帶來威脅,并認為自動駕駛船舶會對海上運輸安全性造成影響。該研究認為制造商和國家急于投入資金和時間來研究自動駕駛船舶系統,這意味著重要的人工技能正在被忽視。
國際運輸工聯(ITF)和國際聯合船東協會(IFSMA)在MSC99上發表過一篇論文引用了碰撞風險和不受管制活動,其中提到超過80%的海員表達了對可能失業的擔憂。
ICS報告指出,這意味著如果自動駕駛船舶以急于削減成本的方式進行引入,可能會面臨海員們和工會的反對。報告還強調,能否獲得公眾接受也可能會影響立法者和監管機構的決策。
2019年2月國際勞工組織會在日內瓦舉行關于“海員招募及促進女海員工作機會”的部門會議,預計海員與自動駕駛船舶的關系將會成為會議期間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