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米敬雯)28日,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報告2021(海港篇)》。
報告評價結果顯示,2020年23個沿海主要港口的最高得分為9.07,平均得分為5.82,最高分與2019年持平,但平均水平略高于2019年。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表示,2020年,我國港口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沿海港口生產總體平穩,貨物吞吐量實現3.2%的逆勢增長,沿海港口建設投資增速達到10%,在世界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中我國港口分別占據八席和七席,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和韌性。我國港口通過大力發展鐵水聯運、水水中轉,集疏運體系繼續優化,為疫情期間保障集疏運體系高效運轉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687萬TEU,同比增長29.6%,在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中的比重提升至2.6%。通過排放控制區擴容和標準提升、推廣港口設施設備電動化、優化清潔低碳用能結構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港口的綠色發展水平。
據編寫組介紹,今年的報告加入典型案例研究章節,選取天津港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報告顯示,天津港堅持高質量發展,在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逆勢強勁增長、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技術取得創新突破、綠色平安港口建設保持行業領先水平、打造高水平服務“雙循環”的北方國際航運樞紐、港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港口作業效率保持行業領先水平、港口美譽度不斷提升等七個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董事曹文忠表示,我國港口處在從大港向強港邁進的關鍵階段。展望“十四五”,新發展格局將為港口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我國沿海港口內貿集裝箱將實現快速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沿海港口內支內貿航線箱量增速將達到4.8%左右,內支內貿航線箱量占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比例將超過55%。同時,港口集疏運結構持續優化、自動化碼頭建設技術日漸成熟、港口綠色低碳標準更趨嚴格、長三角港口一體化加快推進等趨勢值得關注。
《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報告2021(海港篇)》由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合編制,提出了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評價模型,并對國內23個沿海主要港口的高質量發展情況做出評價
曹文忠表示,該報告是連續第三年發布,希望能夠對我國港口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決策參考和方向引導,同時也為全社會更加全面地認知港口、宣傳港口提供了嶄新視角和平臺。
圖/文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