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中央企業全面落實央地百對企業協作行動要求,積極探索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
中交集團 發揮主業優勢,聚焦協同發展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認真貫徹關于東北全面振興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國資委開展振興東北央地百對企業協作行動要求,統籌所屬3家子企業與遼寧、黑龍江和內蒙古等地方企業對接,通過聚焦合作重點、突出工作實效,把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作為央地企業協作的落腳點。目前,結對企業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針對10多個領域30多項內容明確了協作任務,涉及意向項目標的額160多億元。
1、中交天航局 著力海洋資源開發
今年11月,中交天津航道局與葫蘆島市投資集團在業務合作、人才交流、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協作。
葫蘆島具有港口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雙方以央地百對企業協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在航道疏浚、園區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打造央地協作升級版。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立足自身水工、城市建設優勢,與對接企業重點聚焦當地漁業加工基地物流建設、海砂淡化項目進行合作,并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建聯合體,擬合作項目達16個、總投資金額42.70億元。
▲ 葫蘆島市綏中港
2、中交二航局 “投融建”一體化全方位合作
今年10月,中交二航局與哈爾濱建設發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央地合作混改模式,共同致力推動企業發展,助力東北振興。
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后,雙方將優先在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電、城市更新、新興業務等領域進行“投融建”一體化全方位合作,以期推動裝配式建筑、規劃設計咨詢、供應鏈金融等更廣泛領域加強深度合作,謀求互惠共贏。
▲11月26日,中交二航局參建的哈爾濱地鐵3號線二期東南半環正式開通載客試運營。地鐵3號線東南半環的試運營與已開通的1號線和2號線相交,標志著哈爾濱市地鐵“十字+環線”網絡格局基本形成。
中國電建 在互利共贏中探索協作發展方式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全力推動所屬企業中電建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結對企業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快速對接,聚焦央企優勢,在互利共贏中探索協作發展方式,積極探索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振興東北央地百對企業協作行動落地見效。
▲9月19日,由中國電建參與投資、建設的哈爾濱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舉行開通儀式
穿越江底,連結兩岸。哈爾濱地鐵2號線一期全線總長28.7公里,共設19座車站,3分鐘穿越松花江,沿途經過市內眾多高校、景區、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惠及沿線300余萬人,成為連接哈爾濱江南城區和江北新區最為便捷高效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智慧地鐵”帶你感受科技出行
吉林省具有沿邊近海優勢,是國家“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中國電建以能源電力、水資源與環境業務開發建設的能力優勢為依托,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由中國電建設計施工的吉林敦化抽水蓄能電站,該電站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吉林乃至東北電網的電源結構,提高吉林電網消納新能源的能力。每年可促進風、光等清潔能源消納超過50億度,節約標準煤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7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
中國一重 打造協作示范標桿
近日,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與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內蒙古興安盟舉行系列活動,推動央地百對企業協作行動走深走實、取得成效。
自雙方簽署協作行動協議以來,制定了《協作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工作目標。下一步著力打造協作示范標桿,繼續探索在內蒙古投資興業,借助內蒙古水投集團提供的橋梁紐帶,將地緣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助力東北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引綽濟遼工程文得根水利樞紐,全長390.26公里,途經興安盟、通遼市兩地9個旗縣市區,涉及沿線人口354萬,設計年均調水量4.54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將發揮灌溉、供水、改善生態環境的綜合作用,對改善沿途沿線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優化水資源配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生態環境修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僅如此,雙方還聯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央地百企協作”主題黨日活動,簽署了《黨建共建協議》。在央地百對企業協作行動的基礎上,雙方公司黨委以及各基層黨組織之間廣泛建立黨建共建聯系機制,共同開展黨建研討活動,建立掛職鍛煉機制,共同開展關愛工程和志愿服務活動,鞏固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著力提升央企國企黨建引領能力,提高黨建工作水平。
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央地企業加大合作力度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在加快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征程上攜手并肩、展現新作為!
圖文來源:中交天航、中交二航局、電建微言、中國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