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港發碼頭全景數字孿生管理平臺上線發布。該平臺擴寬了數字孿生技術在碼頭公司的應用場景,進一步優化了智慧港口生態圈,在提升碼頭公司安全管理、生產經營運作效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信息化賦能港口發展和傳統碼頭數字化轉型的又一成功實踐。
△廣州港股份副總經理馬金騎現場見證。
據了解,該平臺由港發碼頭和數據公司聯合研發,按照數字化碼頭建設規劃,結合石油化工碼頭生產經營特點,以全碼頭實景三維模型為基礎,實時集成人員定位、管道傳感、潮汐監控、船舶作業調度等信息,融合了BIM建模、物聯網及激光測距等技術,建成全景碼頭數字孿生管理平臺。
通過在數字空間實時構建物理對象的精準數字化映射,無論是人員軌跡、作業管道動態、潮汐波動還是船舶作業信息,均可在平臺上實時數字可視化,進一步提升了碼頭安全生產管控和應急指揮能力,創造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形成在線三維顯示、管道作業可視化、在線監控潮汐等亮點,構建起高效安全的數字化碼頭、透明可視的智能管理體系,打造智慧港口生態圈。
碼頭人員定位,在線三維顯示
通過與智能閘口系統及人員定位系統實時數據交互,平臺即時記錄和顯示進出碼頭閘口人員。采用三維卡通人物,顯示不同類別人員在碼頭內的實時位置、狀態和分布情況,方便管理人員對現場進行遠程指揮和人員調度,保障港區作業安全穩定。
PLC物聯網技術實現管道作業可視化
利用物聯網技術,采集和分析作業管道PLC傳感器數據,管理平臺對接物聯系統,立體、實時地展示作業管道的流向、流量、溫度、壓力和現場氣體濃度信息等指標,輔助碼頭作業人員掌握港區作業情況,同時具備指標超高和流量計裝船量預警提醒功能,為港區安全檢查,排除隱患保駕護航。
在線監控潮汐,建立自身的潮汐曲線
管理平臺交互潮汐在線監控系統,可立體展示碼頭港池實時潮汐標高并記錄數據。通過對比水牛頭海沁站,建立港發自身潮汐曲線,為調度員科學安排靠離泊計劃提供了數據支撐,改變了調度員以往查看紙質潮汐表獲取數據的方式,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對接船舶調度,為大數據應用打基礎
平臺對接船舶調度管理系統,實時展示在港船舶作業動態,記錄船舶泊位、管道使用狀態、進港出港及裝卸時間等關鍵信息。通過統計、分析船舶作業效率,并關聯潮汐狀態安排船舶進離港,積累全過程碼頭生產動態數據,為后續的大數據分析、風險預測奠定基礎,朝船舶作業計劃、調度智能化邁進。
圖文:郭榮生 黃文韜
圖/文來源廣州港集團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