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路網工程是如皋市南北向重要的交通要道,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城北片區路網,緩解老城區交通擁堵。
項目負責人項勇進場之初就立下軍令狀:“我們一定要保證施工全過程無任何質量問題,給如皋百姓交上一份優質‘成績單’。”
一開工,項目團隊便將項目控制性工程如泰運河大橋墩柱作為重點“監護”對象。
傳統上混凝土澆筑后,易出現保護層厚度偏差過大的毛病,嚴重影響墩柱質量。團隊打起百分精神,可還是出問題了。
2020年9月,就在首件墩柱混凝土保護層驗收時發現,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七十,遠低于百分之九十的標準。
中交三航局如皋路網項目總工韓立勤說道:“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厚度超了,或是薄了。過厚或者過薄都不好,就好比我們人體吸收營養,必須剛剛好,滿足設計要求的3厘米厚。”
項目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鋼模板驗收
保護層厚了,混凝土表面與鋼筋距離過大,只能靠混凝土受力,其表面容易出現裂縫,會削弱結構承載力;薄了,空氣中的水份容易通過混凝土空隙進入結構內部,銹蝕鋼筋,影響結構耐久性。
“無論哪種病癥,都會讓墩柱變得‘短命’”韓立勤皺著眉頭說道。
團隊很快展開“會診”,討論格外激烈。施工班組反映可能是墊塊少了,施工部長范聲勇覺得是模板尺寸不對,質量部長張坤鵬說是鋼筋下料、制作的尺寸不準……一個個潛在“病根”被揪了出來。
沿著線索,韓立勤帶領技術人員再次展開“診斷”,找主要病因。經反復論證,一致認定鋼筋尺寸不準是造成合格率低的罪魁禍首。之后,團隊進一步研究分析發現,當構成墩柱鋼筋籠最外層箍筋拐角處圓弧尺寸不規范時,保護層最易出問題。
張坤鵬解釋道:“箍筋圓弧角由人工采用鋼筋彎曲機加工制作,彎曲的角度不一,就會導致保護層厚度出現一側大,另一側小的情況。”找到“病根”,對癥下藥。
大家積極獻策,但試驗后發現,都治標不治本,不可取。轉眼時間過去了3天,“治療”方案仍無實質性進展,也延誤了進度,韓立勤著急上火,在腦海里不斷推演方案。
一日飯后,他沿著項目駐地散步,看到一小男孩正比對模具裁剪各色圖案。“有了,自制模具。”韓立勤從中得到啟發。他徑直跑回項目部,立即打印箍筋圓弧尺寸圖,比對著剪裁。一番努力后,一款“純手工”箍筋驗收板成了,并正式啟用。
項目自制的箍筋驗收膠板
“完美。”有了該模具,只需輕輕比對,便可確定鋼筋圓弧角是否“健康”,效率也連帶提升不少,團隊成員士氣大振。可是,在實踐中大家又發現,尺寸合格的箍筋在組裝和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損壞,而造成保護層厚度偏差。
為防止后續階段發生扭曲變形,團隊又開出三味輔“藥”鞏固療效。
具體就是焊接鋼筋籠時,在鋼筋連接處增加若干焊點,進而增加整個鋼筋籠的穩定性;運輸中將防磕碰的墊塊數量增加至原來的一倍,防止運輸過程中對外層箍筋拐角處產生磕碰;鋼筋籠進墩柱模板后,在鋼筋籠四面將不銹鋼定位筋數量從原來4根增加為8根,保證混凝土下料過程中對鋼筋籠產生不必要的擠壓……在實施一系列診治后,“弧度病”被治愈,合格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二。
高質量的成型墩柱
2021年1月,如泰運河大橋橋墩墩柱全部施工完畢,混凝土保護層合格率均超百分之九十,在客戶滿意度回訪中,項目部獲得了“滿意”的好成績,業主夸贊道:“不愧是央企,品質值得信賴。”面對業主代表的夸獎,中交三航局如皋路網項目總工韓立勤滿意地笑著。
通訊員:于旻 張艾喬
圖文素材來源: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