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奧運,火熱來襲。四年一度的“冰雪盛宴”已拉開帷幕,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去探尋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場館和冬奧村的秘密吧。
首都體育館煥新顏 打造冬奧“最美的冰”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決賽,中國隊成功奪冠,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本屆冬奧會首金!舉辦短道速滑比賽的場地正是重獲新顏的首都體育館。
首都體育館改擴建項目由中建集團旗下中建八局承建,自2018年11月16日開始改造,到2020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歷經1年的壓力測試,檢測順利達標后亮相北京冬奧會。
修舊如舊 穿越時代
首都體育館始建于1968年,它曾是北京最大、功能最齊全、適用范圍最廣的綜合性體育館,承載了新中國體育無數段令人難忘的歷史記憶。為了保持好場館原有樣貌,最大程度維護好其歷史和藝術價值,中建項目團隊提出“修舊如舊”的理念,融貫于首體老館的翻新上,3D點云掃描技術助力其成為現實。
典雅的米色墻面,深色的玻璃窗綴滿豎直線條裝飾的外立面……改造后的首都體育館顏色、樣式、細節有些變化,但濃郁的歷史價值得到了完美保留。
最美冰場 絲滑體驗
冬奧會比賽對場地要求極高,在制冰過程中12臺二氧化碳壓縮機同時運作,低溫二氧化碳與冰板混凝土進行換熱,凍成一層2毫米的冰面。冰層上再疊冰,冰面層層疊加,整個冰場實現一次澆注成型,平整度控制在三毫米之內,1800平方米的冰場冰面沒有一條裂縫。
首都體育館頂部采用懸掛超薄膜單元系統,搭配聲光電全新投影技術,在觀賽過程中全力為觀眾營造出夢幻的視覺體驗。
尖端科技 快速換場
由于不同賽事對場地硬度冰層厚度的要求不同,如何壓縮“切換”的時間成了項目必須攻堅的難題。
場館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冰場技術。該技術可以高效率實現能量回收,并根據冰面負荷調整壓縮機組開啟的數量實現0%-100%無極能量調節,2小時內就能完成冰面轉換,令世界各國運動員嘖嘖稱奇。
獨具匠心冬奧村 雙奧之城添風采
北京冬奧會比賽期間,除了比賽場館之外,越來越多運動員的“打卡”照片也開始源源不斷地出現,逐漸揭開了冬奧村的神秘面紗。
打造綠色溫馨“冬奧村”
北京冬奧村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作為北京冬奧會最大的非競賽場館為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提供住宿、餐飲、醫療等保障服務。中鐵建設參建了其中4棟住宅,完成190平方米、220平方米兩種戶型166套公寓的室內裝修。
同層排水系統、多維度的降噪系統、衛生間無障礙扶手定位……一系列人性化建設理念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營造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打造綠色溫馨的“家”。
扮靚共享開放“冬奧社區”
北京石景山區廣寧街道高井路社區作為全國首家、全市唯一一個被冬奧組委授牌的“冬奧社區”。中鐵建設承擔了冬奧社區的景觀環境提升工作,全面打造“生態、健康、共享、便民”的冬奧社區。主干道、沿岸道路及景觀橋全面改造提升,歸整翻建人行步道,完善道路無障礙設施……項目實現了道路多功能出行,建立良好的空間秩序,提升了出行幸福感。
此外,項目團隊還將冬奧“雪花”元素運用到沿街構筑物的裝飾板上,提升沿街商業氛圍與品質,實現“舊街區煥冬奧新顏”的大變樣。
北京冬奧夢交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伴隨著中國科技高速發展的騰飛夢,在這場冰雪盛宴的背后,凝聚著無數建設者的智慧結晶與辛勤付出,感謝他們作出的偉大貢獻!
圖文素材來源:中鐵建設集團、中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