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干流安徽段綿延416公里,水面寬闊,綠洲蔥蘢,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稱。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 陳晨攝
江水浩蕩,奔騰不息。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福祉的生態屏障帶。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作為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省份,安徽省以大格局認識大戰略,以大修復促進大保護,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讓八百里皖江掀開嶄新發展篇章。
初冬時節,安徽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依舊是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蒼穹之下,長江浩蕩奔流,岸線郁郁蔥蔥。
薛家洼生態園冬日景色(2021年12月22日拍攝) 新華社發
因鋼立市的濱江城市馬鞍山,長江岸線曾被“散亂污”企業、小碼頭占據,“臨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當地群眾曾這樣自嘲。
近年來,馬鞍山市以薛家洼為突破口,對長江東岸開展綜合整治,薛家洼從昔日臟亂地華麗“變身”網紅打卡地,成為安徽省落實長江大保護的一張重要“名片”。
高分馬鞍山數據與應用中心副主任胡生送參與了薛家洼整治全過程,他用“臭氣熏天、浮塵多、江邊都是淤泥”來形容當年的情形。談到如今,他說:“生態之變,真是天壤之別,這里一年比一年更綠、更漂亮。”
馬鞍山薛家洼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供圖
薛家洼人氣越來越旺,從天空望向薛家洼生態園,我們發現改變的不只是這一處。馬鞍山一座有著百年開采歷史的凹山采場,如今變成了秀美人工湖。
毗鄰薛家洼的六汾河,曾被淤泥和各種雜草所占據,油污漂浮。經過2021年危廢清淤、新建河道等整改,河流清澈見底。
當我們把視角延伸開去,從太空視角望向整個長江安徽段,從馬鞍山溯流而上,蕪湖、銅陵、池州、安慶處處可見綠色之變。衛星見證著這一個個生態“傷疤”正蝶變為生態花園。
蕪湖十里江灣
池州沿江岸線含“綠”度增加,安慶港碼頭治理成效。
從臟亂差到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從一道道傷疤修復為一道道風景線,長江母親河的巨變,被遙遠太空的衛星真實、直觀地記錄了下來。如今的安徽省還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人們能看見揚子鱷、江豚、大鯢等動物的身影,在長江里活躍翻騰。期待到2025年,長江經濟帶初步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圖文來源:新華社、安徽省水利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安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