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并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區布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等。
▲ 潤澤(蘭州)國際信息港開工建設
促進資源優勢互補
相比“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人們對“東數西算”還有些陌生。“東數西算”是指通過構建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把東部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產生活數據輸送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計算、反饋,并在西部地區建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有助于改善數字基礎設施不平衡的布局,最大限度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發通知,同意在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這意味著,“東數西算”工程已啟動推進。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表示,近年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等需求大幅提升。
“數據中心規模快速發展,對能源、土地、氣候等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的難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國家算力網絡的頂層設計,盡快轉變以網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絡格局。”。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啟動會議
綠色發展空間更大
不少企業已開始在“東數西算”領域布局,“東數西算”的優勢正逐步顯現。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是國內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區域,有著“草原云谷”“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等稱號。2020年8月,阿里云在此布局的超級數據中心開始正式對外提供云計算服務。據了解,該數據中心大量使用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同時,烏蘭察布市年平均氣溫只有4.3攝氏度。這意味著,數據中心每年有近10個月時間,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實現冷卻。
在此布局的還有華為。華為云戰略與規劃業務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華為云在烏蘭察布的數據中心,可以作為大數據、溫冷存儲、視頻轉碼等創新方案孵化基地,提升核心站點的計算網絡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數據服務。
▲ 飛速發展的烏蘭察布大數據事業
優化區域經濟格局
“東數西算”工程中,“數”與“算”是什么關系?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青指出,算力設施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底座,對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作用巨大。有測算顯示,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0.33%和0.18%。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積累了大量極具價值的數據資源。但是,算力設施發展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還有差距,算力水平目前難以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計算需求。
王青提醒,數據信息傳輸過程中,物理設施、網絡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可能會面臨多重風險。因此,需要合理規劃網絡的安全區域以及不同區域之間的訪問權限,建立可靠性高的網絡設施,做好網絡安全態勢監測。
▲ 數字經濟發展論壇
“東數西算”工程吸引了西部多地的投資熱情。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表示,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培育西部地區未來產業新的增長點,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發揮各地的資源稟賦優勢。不過,這一過程中,在投什么、投多少、怎么投方面應注重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在快速形成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的同時,避免出現無效投資。
圖文來源:人民日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