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 達坂城片區風電場
以新能源為主體
《意見》從電網建設、關鍵技術提升以及運行體制機制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一方面,要對現有電力系統進行綠色低碳發展適應性評估,在電網架構、電源結構、源網荷儲協同、數字化智能化運行控制等方面提升技術水平和優化系統。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電力市場機制作用,調動系統靈活性煤電機組、天然氣調峰機組、水電等調節性電源,以及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分布式發電等電力需求側負荷參與電力系統調節的積極性,通過市場機制的優化設計,充分挖掘電力系統清潔能源消納潛力。
今年6月,安徽首個35千伏“5G+源網荷儲”新一代變電站示范工程——淮北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將建成投運,成為集“源、網、荷、儲”多種要素的能源樞紐站,將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削峰填谷,平抑新能源發電波動。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副總經理王克杰介紹說,該工程投運后,通過源網荷儲系統聯合發揮作用,將極大提升電網智慧化水平,同時也對服務新能源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 河北省臨城縣建在荒山上的光伏電站
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電力市場化改革為新型電力系統賦能,是促進電力系統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電力系統靈活高效、多元互動的助推器。
“針對現行電網基礎設施及電力系統運行機制不適應清潔低碳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問題,《意見》提出了電力市場化解決方案,將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運行的關鍵領域提供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體系性支撐清潔低碳能源大規模發展。”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杜忠明說。
《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跨省跨區電價形成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鼓勵各地區通過區域協作或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交易等方式,滿足國家規定的可再生能源消費最低比重等指標要求。
過去幾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清潔低碳能源快速發展在為緩解能源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作出突出貢獻的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生的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嚴重制約著電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意見》提出,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創新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
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現“雙碳”目標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能源消費主要包括炊事、取暖、照明等生活用能,以及農林牧漁業等生產用能。自1979年以來,農業領域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趨勢,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從1979年的3002萬噸持續上升至2018年的2.37億噸,增長了近7倍。在“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雙重歷史責任下,農村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意見》明確,創新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鼓勵利用農村地區適宜分散開發風電、光伏發電的土地,探索統一規劃、分散布局、農企合作、利益共享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經營模式。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專業化企業共同投資經營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 浙江臺州溫嶺潮光互補智能光伏發電項目
圖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