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全球港口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上升5位,躍居全球排名第25位,增速位列全球百強港口第一。
這個“第一”吸引了行業關注。太倉港的發展速度有多驚人?記者進行了簡單的數據梳理:
從打下第一樁到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太倉港用了15年時間;
從100萬標箱到400萬標箱,用了9年時間,實現了快速崛起;
從400萬標箱到700萬標箱,僅用了5年時間,創造了中國港口事業蓬勃發展的“太倉港速度”。
一個曾經籍籍無名的內河港,如何與各大海港PK,做到集箱吞吐增速第一?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借勢上海港打造江海中轉樞紐港
根據太倉港提供的數據,2021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703萬標箱,同比增長35%,排名躍升至全國主要港口第8位,吞吐量增速居全國主要港口前列。
今年前2個月,太倉港吞吐量延續高增長態勢。1-2月,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18.60萬標箱,同比增長20.27%;貨物吞吐量完成4164.95萬噸,同比增長15.82%。
借勢上海港,瞄準“滬太同港化”,是太倉港制勝的最重要原因。據介紹,一個標準集裝箱,相比通過貨車從蘇州高新區運輸到洋山港裝船出海,從太倉港裝船,再轉運至洋山港,運輸成本可以節省200元。如果直接從太倉港裝船出海,運輸成本可以節省400元左右。700萬標箱的集裝箱吞吐量中,188萬來自蘇州地區,能夠直接為外貿企業節省近5.6億元的集裝箱物流成本。
“太倉港通過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開展深度合作,豐富了航線產品,吸引了全國各地貨源;通過太倉港服務中心平臺,把上海港服務延伸到太倉港,提升了江海轉運功能。此外,四期碼頭的投運,讓港口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碧珎}正和國際集裝箱碼頭操作部經理徐寧龍告訴記者。
據介紹,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集裝箱干線港,太倉港主動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分工,2021年滬太兩港聯動運輸箱量超110萬標箱,以太倉港為江海轉運樞紐,全面對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網絡體系,重慶9家長江支線班輪以及安吉內河支線駁船均在太倉港調頭集并,推動江海中轉箱量達到373萬標箱、同比增長33%。
廣辟航線破解疫情期航運難題
2020年以來,受全球疫情影響,國際海運業務缺箱、爆倉情況加劇,外貿企業出貨經常一箱難求、一艙難求。太倉港抓住機遇,廣辟航線聯通世界,吸引了企業從太倉港中轉集散。2021年,太倉港新開辟集裝箱班輪航線10條,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80萬標箱,同比增長44%。
據了解,目前太倉港已開辟近洋航線30條,覆蓋日本、韓國、臺灣地區、泰國、越南、俄羅斯等近洋主要港口;內貿干線51條,實現沿海主要港口全覆蓋;外貿支線41條,實現與上海港之間的公交化運營;長江集并71條;內河喂給23條。
太倉港已成為江蘇省重要的近洋直達集散中心、內貿轉運樞紐、遠洋中轉基地,年進出貨物2.4億噸、進出船舶15萬艘次左右、進出集卡車超100萬車次。從太倉港走貨的國內外貿企業超過4000家,遍布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平均每天約19500標箱從太倉港進出?!皬奶珎}港出口,能夠以箱代倉,提前出貨,確保按期穩定出貨,解決了因為疫情造成的國際航運難題。”太倉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未來太倉港將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推動物流鏈與供應鏈深度融合,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流通體系,著力打造進口高端海產品交易市場、東南亞水果交易中心、新疆農產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推動港口發展再上新臺階。
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競爭力
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12年位居長江沿線各港口第一、連續4年江蘇省第一,這也得益于太倉港的體制優勢及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
2005年11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副廳級建制的中共江蘇太倉港口工作委員會和江蘇太倉港口管理委員會,全面承擔港口建設和發展等管理職能。自成立始,就逐步發揮全國獨一無二的體制優勢,牽頭抓總,統籌協調,整合資源,既抓頂層設計,又抓細枝末節,使得港口發展始終處于良性軌道。
在營商環境方面,太倉港保障通關一體化、通行便利化、監管高效化,港口效率持續提升。集裝箱貨物經太倉港、洋山港進出“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時間每票平均節約20小時。太倉搭建了港航一體化服務平臺,口岸一體化監管模式推動實現口岸單位、查驗中心、碼頭堆場、代理公司間信息互通、實時共享,流程時長平均壓縮87.7%。
“現在,一個集裝箱乘專線從太倉港到上海外高橋港,僅需6個小時,到洋山港也很快。放在以前,可能一天都到不了?!碧珎}港管委會發展服務局副局長徐峰介紹說:“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服務管理也歸到一家機構了,數據都是共享的,企業無需再兩頭跑,貨物什么時候能靠泊,什么時候能離境,都一清二楚。”
去年12月29日上午,一件對太倉港未來發展將產生重大積極作用的大事發生——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正式開通,標志著太倉港結束了無鐵路接入的歷史,邁入鐵水聯運時代。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以集裝箱及適箱貨物運輸為主,預測近期貨運量388萬噸/年,遠期603萬噸/年,將為太倉港未來發展積蓄強大后勁。
海事部門也積極作為。太倉海事局打造了集裝箱運輸“水上安全特別監管區”,推出了精細調度服務、彈性交通管制、精準交通組織等九項惠企便民舉措,提升了碼頭橋吊利用率和船舶周轉率,實現了非極端惡劣天氣碼頭作業不中斷的良好效果,助力碼頭作業效率得到高位跨越式增長。
“我們將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持續優化集疏運體系,為企業提供無法割舍、無法拒絕的服務,形成人便于行、物優其流的強磁場。”太倉港口管委會主任邵建林表示,太倉港將緊緊圍繞“江海中轉樞紐港、中近洋集裝箱貿易港和遠洋集裝箱運輸喂給港”的定位,加快打造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示范港”,努力朝千萬標箱大港和長江“最美港口”闊步前行。(全媒記者 甘琛)
圖文來源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