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一天傍晚,停靠在一公司G8泊位作業的“榮耀”輪距離泊動態還有13個小時,而在最后的裝船作業過程中,卻遇到了突發情況:
由于裝艙配載變更,導致艙容不足,兩輛礦車無法按原計劃裝入船艙內。
“這可怎么辦,兩輛礦車如果裝不上去,就只能退貨,損失太大了。”此刻,碼頭船長愁容滿面,正準備與船公司研究退貨事宜。
一公司調度員快步走過來對他說:“您別著急,我們想想辦法,爭取把貨裝進去。”
接到值船業務員的報告后,值班主任張偉立即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組織調度員、工藝員、安全員、裝卸隊員和碼頭船長一起研究調整工藝方案。
通過重新規劃配載,終于在甲板上擠出了兩輛礦車的落貨空間,但作業精度需要提升至厘米級。這對裝卸工藝和作業水平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傳統的車輛專用吊具達不到如此精密的作業要求,可以嘗試使用鏈條,進行網狀連接兜掛的工藝進行作業。”現場的工藝指導員出謀劃策。
時間緊,任務重,方案一出,各方聯動,投入新一輪攻堅。
傍晚時分,夜色朦朧。現場的作業人員臉上卻沒有一絲倦意,鎖輪、掛鉤、起吊……所有人都高度專注做好每個環節,確保作業安全、高效。
經過7個小時的不懈努力,次日清晨6點,25臺礦車全部安全裝載完畢,并留出了充足的加固時間。看著甲板上排放整齊的貨物,碼頭船長連聲道謝,“過硬的工藝水平,為我們挽回了損失,為天津港的‘老字號’點贊!”。
文圖 邵昆 付雅斌
圖/文來源天津港集團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