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相挽十一國。遼闊的北部灣讓廣西與東盟、與世界緊緊相連,向海而生、開放而興,這里如今已是我國沿海經濟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寫好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灣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廣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開放合作多作貢獻。”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北部灣港北海港區鐵山港公用碼頭,留下了殷殷囑托。
牢記囑托,搶抓機遇,廣西壯族自治區港航發展中心(簡稱廣西港航)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全區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5年來,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廣西港航推動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助力北部灣港30萬噸級碼頭投入運營,接卸能力跨入全國第一方陣。
5年來,以港口擴能優服為導向,廣西港航指導港口企業優化流程,助力北部灣港擴大輻射能力,港口吞吐能力持續增長,2021年完成貨物吞吐量達到3.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00萬標箱,增速位列全國沿海省、市、自治區第一。
5年來,以織密航線網絡為目標,廣西港航拓展水運互聯互通,助力北部灣港航線數量達到64條,其中外貿航線37條,對接RCEP國家航線共28條,內外貿集裝箱航線基本實現東盟國家及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全覆蓋。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廣西港航系統堅持把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作為最強動力源,努力把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化為美好現實,用實干踐行初心,用擔當履行使命,奮力譜寫新時代廣西水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港航發展中心主任胡華平表示。
握指成拳 三港合一促發展
廣西北部灣港擁有由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三大天然良港組成的港口群,遮蔽條件和水深條件好,具有開放建設大型深水天然良港的良好資源。考察鐵山港公用碼頭時,習近平總書記稱這里區位條件好、前景廣闊。
面對良好自然資源,廣西港航充分利用國家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有利機遇,全力打造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廣西水運高質量發展。然而,強港建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早期港口發展模式較為粗放單一,北部灣各港區間一度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同質化無序競爭、岸線資源利用不充分、對外合作資源分散等問題逐漸凸顯,港口對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未得到充分體現。
為充分發揮北部灣港核心戰略資源的龍頭帶動效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指出:“必須加快整合沿海港口資源,打造現代化大型組合港,避免各自為政、內耗過大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007年2月,完成沿海港口經營資產的整合;2009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準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統一使用“廣西北部灣港”名稱;2009年12月,交通運輸部向社會公告,廣西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統一使用“廣西北部灣港”名稱,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10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復同意《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實施,明確廣西北部灣港為“一港、三域、八區、多港點”;2010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港口條例》發布實施,為整合港口資源理順管理體制提供了法律支撐;2015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掛牌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港航管理局成建制并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港口管理局,2019年8月更名為自治區港航發展中心(自治區船舶檢驗中心),北部灣港至此全面完成整合,翻開了北部灣港融合發展的嶄新一頁。
步入融合發展新階段,三大港區抱團發展、錯位發展,欽州港區主營集裝箱業務,防城港區聚焦大宗散貨,北海港區打造郵輪母港。握指成拳,北部灣港已形成大型組合港口群,助力廣西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國面向東盟的海上門戶。
為放大“1+1+1>3”的集群效應,廣西港航著力開展北部灣港擴能優服行動,推動開通集裝箱班輪“綠色通道”,優化三港區“穿梭巴士”服務水平,初步形成“聯內接外”的集疏運體系。
2021年,北部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58億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67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1.15%、20.72%,增速均位列全國沿海省、市、自治區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00萬標箱,達601.2萬標箱,同比增長19.01%,名列全國前10位、世界前40位;新增航線12條,其中外貿航線9條,國際樞紐海港地位日益凸顯。
港口資源整合有序推進,港口管理和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開展國內水路運輸經營人及輔助業務年度核查、超范圍經營行為治理,港口碼頭非法經營專項整治等工作,水運市場秩序更加規范;嚴格落實船舶靠港作業、引航員換班等防控措施,確保疫情防控和港口生產兩不誤;統一征收貨物港務費;出臺廣西北部灣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實施方案,保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資金來源;實行統一的引航費收費標準,每年減輕企業負擔約1500萬元……一系列有力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釋放三港融合發展的改革紅利。
基建先行 服務能級再提升
作為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外貿貨物進出口的集散地,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舉足輕重。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的殷殷囑托,廣西港航著力加強頂層設計,聚焦沿海港口基礎設施結構性深層次矛盾,加快推動規劃修編,強化目標導向、項目建設監管、高質量建設等,全力推進港口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持續完善高效便捷水路運輸網絡。
2018年,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修編獲得批復,明確提出把北部灣港逐步發展成為具備裝卸倉儲、多式聯運、臨港工業、現代物流、保稅、航運服務、旅游客運和區域性國際郵輪母港等功能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做好頂層設計,就是牽住了“牛鼻子”。
防城港鋼鐵基地專用碼頭工程5萬噸級支線航道等項目開工建設;欽州港東航道擴建一期、二期調整工程建成,可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及20萬噸級集裝箱船單向通航;廣西濱海旅游的標志性工程北海郵輪碼頭客運中心建成,設計年客運量為100萬人次;防城港企沙港區赤沙作業區2號泊位工程、欽州港大欖坪港區大欖坪南作業區9號、10號泊位工程等項目持續推進……近年來,北部灣港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提速,推動港口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隨著全球最大最重的廣西華誼PDH項目丙烷丙烯分離塔在欽州港碼頭順利上岸、15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和30萬噸級油輪成功靠泊欽州港,北部灣港接卸能力已躋身全國港口前列。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依托接卸能力大幅提升的優勢,北部灣港吸引產業集聚蹄疾步穩,產業布局不斷完善。
在欽州,“三千億級”綠色臨港大工業、千億級海洋裝備制造和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國投欽州發電、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等大型臨港產業項目相繼落戶,以華為數字小鎮為代表的大數據產業蓬勃生長;
在北海,石油化工、新材料、玻璃和林紙4個千億級產業初具雛形,智能電視機、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高端造紙三大世界生產基地加快推進,信義玻璃、太陽紙業、川桂綠色化工產業園等項目落地生根;
在防城港,柳州鋼鐵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全線投產,帶動以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糧油食品加工基地等為重點的千億級現代臨港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一流港口設施建設步履不停。5年來,廣西北部灣港新增萬噸級泊位17個。今年以來,廣西港航以形成全面具備接納世界各類最大型船舶的靠泊能力為目標,推動欽州港20萬噸級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欽州和防城港30萬噸級以上碼頭、北海鐵山港灣外30萬噸級航道等一批大型化、專業化碼頭及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強化水運服務西部、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支撐作用。
創新引領 智慧綠色贏未來
自動化碼頭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港口的大勢所趨,也是國家港口科技進步的典型代表。
2021年8月31日,北部灣港欽州港區大欖坪南作業區7號、8號泊位集裝箱自動化改造工程中碼頭改造及堆場改造工程通過交工驗收,為北部灣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一流”重要指示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部灣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項目是全球首個按U形工藝布局的全自動化碼頭,也是全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碼頭。U形布局碼頭裝卸點多、出箱靈活,可以根據數量增加堆場的軌道吊,擴展性很強。
“智慧灣”智能閘口陸續投用,卡口通車效率大幅提升;智能理貨系統上線運營;客戶服務平臺“北港網”上線;集裝箱設備交接單(EIR)系統建成……一項項新技術、新項目正在北部灣港落地生根。
“以前申請引航需要3天,現在1小時就可以辦理成功,太方便了!”廣西港航推出的智慧引航信息系統實現業務“零跑腿”、服務“零接觸”,贏得船方交口稱贊。
智慧引航信息系統的推出,改變了船方在多個部門逐個辦理業務的模式,利用碎片化時間即可完成申報工作,并實現即時查詢辦理進度,系統實時顯示船舶動態信息,極大地縮短了溝通時間和成本。
與此同時,智慧引航系統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升級對接,實現“船舶引航申請—船舶審批—船舶排班—電子簽證單填寫—船舶收費”全過程無紙化操作,不僅簡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減少了人員接觸,有效降低接觸染疫風險,極大提升服務對象的引航服務滿意度。
智慧港口建設闊步前行,綠色港口發展也取得顯著成效。
在“替”上想辦法。北部灣港各港區投入新能源流動機械100多臺,集裝箱泊位岸電覆蓋率達87.5%,5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岸電覆蓋率達61.9%,超額完成交通運輸部下達的任務。
在“改”上找突破。北部灣港大力推行運輸結構調整,多式聯運班列開行量由2017年的178列、9024標箱,提高到2021年的6117列、30.59萬標箱。此外,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已實現每天10列,累計突破一萬列。
在“治”上下功夫。北部灣港粉塵治理設施大幅改善,防城港港區糧食接卸專業化占比68%以上,煤炭、礦石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占比在60%以上。各港區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81%以上,碼頭所在城市空氣優良率均超90%。
下一步,廣西港航還將持續推進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有效運行,推廣船舶污染物監管信息系統使用,積極推進靠港船舶岸電設施常態化使用,守護好北部灣碧水藍天。
外通內聯 開放合作謀共贏
“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繼2017年考察鐵山港之后,2021年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廣西并作出重要指示,為廣西向海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以實干實績踐行囑托。近年來,廣西港航助力北部灣港持續加密內外貿航線,對外增開越南北部航線、海防航線等東南亞航線,首開至南美的直航航線,開通印度、孟加拉等方向航線,新增直達泰國和柬埔寨的3條水果航線;對內開通華東航線,補充華東和長三角地區直航航線,新增中遠海運大鏟灣直航線。
與此同時,港航交流合作也在不斷加強。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工作會議、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合作峰會等大型國際交流合作會議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北部灣港的國際影響力,為實現深層次合作搭建了廣闊平臺。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與沿線國家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2015年起,廣西北部灣港與馬來西亞巴生港、文萊摩拉港簽署友好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東盟國家港口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隨后,北部灣港與文萊摩拉港在經營管理、持續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在帶動當地就業的同時,推動摩拉港單船平均作業效率提高91%以上,港口單橋裝卸效率提高23%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外通內聯、雙向發力。世紀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項目正式立項并將于年內開工建設,破解右江斷航20年的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實現開工,將更好地聯通西江、北部灣和長江經濟帶,推動廣西水運高質量發展。
如今,北部灣港在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等省市區建設運營無水港12個,港口經濟腹地進一步擴大,真正做到了把出海口“搬”到了西部地區企業的家門口,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強勁港口動能。
“廣西港航系統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鐵山港公用碼頭、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1+1+4+3+N’的目標任務體系,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奮力譜寫新時代廣西水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胡華平堅定地說。
作者丨記者 李一軒 特約記者 鄭燕
圖/文來源中國交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