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6.31億噸,同比增長1.6%,其中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1.06億噸,同比下降4.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738萬TEU,同比增長2.4%。
對比全國數據,山東港口一季度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增幅分別高出全國沿海港口整體增幅4.7%和5.2%,這背后的原因另有乾坤。
“融合”——各港口、板塊融合、協同發力
止如丘山,發如風雨。山東港口組建后,不僅擁有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港口集團,而且成立了金控集團、物流集團等12個專業板塊集團。隨著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從整合邁進融合,其港口集團與板塊集團的協同發展漸入佳境,從曾經的“單打獨斗”變成了如今的“兵團作戰”,逐步釋放出了合力與紅利。
從數據看,一季度山東港口旗下四大港口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勢頭。青島港、日照港雖然貨物增幅是個位數,但其整體基數決定了增量的絕對值可觀,成為穩固山東港口生產的基本盤、“壓艙石”;煙臺港和渤海灣港貨物增幅和吞吐量、集裝箱量均同比實現兩位數高增長,對整體增量起到了有力的拉升作用。
從協同發展看,山東港口通過頂層設計統籌深化業務融合,創新成立集裝箱運營中心,以集裝箱為試點建立業務一體化運營新模式,提升集裝箱整體市場競爭力,并以此為實現大宗貨物全面融合探路。各港口強化了業務聯動,一季度,青島港向日照、萊州等港口轉水液體散貨21船,日照港與青島港在海上支線、拖輪使用、船舶調配等深入融合,煙臺港加密“煙臺—青島”天天班支線業務、穩定“青島—煙臺—濰坊”雙支線運營模式,渤海灣港開辟龍口至濰坊和東營的煤炭、鋁礬土轉水新通道,為腹地客戶打通了更靈活、更便捷、更經濟的中轉通道。港口與板塊則互為支持,合力開拓市場,航運集團開通日照/嵐山至青島外貿內支線,物流集團開通膠州上合示范區至青島港、河南三門峽至青島港農資專列,貿易集團著眼“沿海沿江沿河沿邊”持續延展合作領域,有力抵消對沖了部分貨種的減量缺口,確保了整體增量。
“暢通”——全力紓解集疏運痛點堵點
貨物的快速集聚和高效疏散,是保證港口“血液”流通的關鍵。2月底以來,全國疫情的多點散發給包括山東港口在內的各港公路集疏運帶來較大影響。山東港口發揮融合優勢,合理布局、協調推進,共下“一盤棋”,治痛點、破堵點、解難點,實現了在集疏運方向上的重點突破。
面對疫情影響,山東港口積極爭取山東省的有力支持,將港口進出口貨物納入重要物資運輸保障,持續優化通行證辦理流程,從線下轉到網上、由紙質改為電子,保障主要港區公路集疏運通暢。山東港口向中遠海運、馬士基等17家船公司發送信函,得到積極響應,港航一心、守望相助,攜手新增美國、非洲、澳洲、東南亞等8條國際航線,持續增運力、擴艙位,確保了國際海運暢通。充分發揮港口作為鐵路疏運大動脈作用,發布集裝箱鐵路集疏運保障方案,強化港鐵聯營,優化海鐵聯運流程,大力引導公轉鐵,3月份以來山東港口鐵路疏運量同比增長8.1%。
“反哺”——新興主業反哺傳統主業,構建更優港口生態圈層
山東港口一季度的一組數據值得關注:一季度,山東港口新興業務收入占比達到72%,利潤占比達到34%,分別提高5.93、2.55個百分點。事實上,新興主業的發展引發了倍增效應,成為山東港口持續優化盈利結構、穩步提升運行質量,助推傳統主業高位發展的“關鍵一招”。
山東港口金控集團與各港口聯合營銷召開業務交流會,密切港口、客戶、銀行業務聯系,精準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物流集團聯合各港口爭攬重點客戶,強化船貨代、多式聯運、網絡貨運等全程物流業務協同聯動。航運集團聯合青島港、日照港開通“青島—日照—嵐山”外貿內支線,“山港快線”首季運量同比增長28.2%,服務港口效能持續提升。裝備集團深度融入各港口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全新自動化軌道吊、自動化改造日照港堆取料機。貿易集團與各港口加強原油等貨種聯動,通過開展原油內貿租船、成品油業務等為港口帶來新增量。科技集團與各港口成立聯合項目組,今年145個計劃項目全部啟動實施。新興主業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山東港口以新興主業發力,與傳統主業共同營建更有活力的港航生態圈層,對傳統主業起到了有力的支持、反哺作用。
當下,全球疫情形勢復雜,地緣政治局勢波瀾不定,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一季度穩健開局,給山東港口穩中向好發展打下了較為硬實的基礎,但沖刺半年“雙過半”仍面臨諸多變數,可以說是引擎點燃但“油門”尚未踩足,動力已有但后勁仍需激發。未來,山東港口仍需繼續深化改革,繼續打造“硬核”競爭力,不斷見招拆招、破題破局,在深度融合中趟出適合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其上半年成績單值得期待。
圖/文來源經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