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思南港邵家橋港區正式開港,12艘貨船運載著6000噸水泥熟料從港區鳴笛起航,沿烏江水路直奔重慶涪陵進入長江。這是烏江復航后,我省首個“港口園區化”項目投入運營,標志著思南縣水運的復興,貴州省烏江航運由此邁入常態化和穩定化發展新階段。
思南港邵家橋港區位于思南縣邵家橋鎮,近臨高速、水通巴渝、地望瀟湘,距上游開陽港190公里,距下游重慶涪陵港355公里,按照“港口園區化、園區產業化”建設理念,規劃占地面積229畝,新建5個500噸級兼1000噸級貨運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328萬噸,項目總投資2.89億元。目前,港區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包括一個散貨泊位和一個多用途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180萬噸。二期規劃3個多用途通用泊位,將視烏江運能釋放適時啟動建設。當地政府正積極對港區后方陸域進行物流園區規劃,為進一步發展成為黔北地區區域性港口物流中心創造條件。
新國發2號文件提出,要打通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水運通道,推進思南港等港口建設。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韓劍波介紹,烏江“黃金水道”復航后,像思南港、開陽港等一批港口作為長江沿線和長三角主樞紐港的喂給港,運營后將陸續形成長江上下游聯動、干支聯通、東西互補的發展格局,為“黔貨出山”開辟新的戰略通道,為產業互聯提供新的路徑選擇,也為貴州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支撐。
隨著貴州經濟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省把烏江水運航道建設作為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通江達海”重點任務。作為思南港邵家橋港區的出資建設方,貴州省航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聚焦提升烏江水運運能,在其引領下聚集在烏江的船舶已有50艘。今年,第一批新建的26艘500噸級貨運船舶將于7月建成投運,第二批24艘500噸級貨運船舶也將于年底建成,屆時公司貨運船舶將達到65艘,形成單趟次運力3.25萬噸,形成規模運力,源源不斷地滿足市場貨物運輸的需求。(記者 劉力維)
圖文來源貴州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