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三市瀘州、宜賓、樂山同處長江黃金水道上游,瀘州港、宜賓港和樂山港三港形成川南港口圈,成為長江上游貨物出川出海的重要物流通道。
5月的一個下午,在瀘州港集裝箱碼頭,一排排重型機器正在進行吊運、裝車等工作。三個港口發展至今,已逐漸形成各自優勢和職能定位。瀘州港立足川南、聯動成都、服務德綿,重點服務成都經濟區,穩步支撐四川外向型商貿經濟發展的全程商貿集裝箱樞紐港。宜賓港扎根本地,聯動川南,拓展攀西,輻射川滇黔,充分賦能四川外向型產業、服務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以及臨港適水產業聚集的綜合型工業樞紐港和智能示范港。樂山港逐步打造成為成都平原重要出海港,重點服務我省重大裝備制造的重大裝備樞紐港。
如何將港口經濟效益最大化?四川省港投集團按照港口整合“四個統一”要求,組建成立下屬川南港務公司,進一步明確川南港口發展定位,整合港口資源,充分發揮港口口岸功能,持續推進港口一體化運營,有效釋放川南“三港一水”協同效應。通過資產劃轉,公司控股瀘州港務公司、宜賓港公司、東樂公司、長運公司以及融澤再生公司5家企業,并將匯通物流公司、宜賓三江公司納入管理,擁有下屬三級及以下企業20家。
讓川南三港變“一港”,整合并不只停留于讓三港同乘一條船,而是要借數字化東風,將“5G”技術賦能智慧港口,延長“一港”的航線,提高港口資源利用率及港口運作效率,提升港口經營效益,實現省委省政府“三港整合”戰略意圖。
東風從何而來?近兩年,川南港務公司“造”的第一陣風,就是基于“5G”技術的“數字化東風” ——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化平臺。
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完成營業收入25.02億元,完成全年預算目標的25.02%;完成外貿收入4.72億元,完成全年預算目標的47.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25萬標箱,同比增長50.79%,其中外貿箱量1.43萬標箱,同比增長15.89%;完成貨物吞吐量約99.87萬噸,同比增長20.11%。
為何造?
各港口信息不連通業務數據分散規避惡性競爭
“同乘一船,就意味著大家要同頻共振,抱團取暖。”川南港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歐陽直言,以前三港互不聯通,各自發展,貨源市場難免有交叉重疊的時候,這就導致“低價爭業務”的怪象,不僅擾亂了市場,形成惡性競爭,也不利于全省港口經濟的發展。
為破解瀘、宜、樂三港分屬不同行政區存在小而散、無序競爭、重復建設等問題,公司對貨源進行統一管理,一方面對港口之間非競爭業務制定最低價,以吸引公、鐵貨源;另一方面對港口之間競爭業務制定統一價。同時,還先后制定了《港口統一收費管理辦法》《港口裝卸價格及審批權限管理辦法》《港口進出口環節收費清單》,推動“三港”內部實現統一定價,基本實現對各下屬港口企業收費統一。
惡性競爭的問題解決后,公司還意識到:三港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建設,各港口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各系統之間獨立運行、缺少信息連通,業務數據分散存儲、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無法提供統一的數據分析和業務管理能力。
“不破不立,要打破以往各自為戰的發展模式。”歐陽說,川南港務公司的業務目標是緊緊圍繞四川港投集團“一載體、四平臺”戰略布局,緊扣服務四川開放發展,以“構建一個體系、發展三大主業、聚焦六大臨港產業、支撐兩大平臺”為戰略引領,立足川南,全面參與四川東向南向開放通道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著力提升港口、物流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發展成為區域領先、行業一流的港口運營商、綜合物流服務商、集整型園區資源開發商,實現“港通天下、物達天下”。
為了滿足川南港務公司全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需求,同時也能帶動集團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川南港務公司成立后,我們著力打造的第一陣‘風’,就是成立港口一體化運營中心,建設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化平臺,建立四川省港口大數據中心,同時將“5G”技術賦能智慧港口建設方面,目前已建成運營了四川省內首個智慧港口(宜賓港)。”歐陽說。
如何造?
一張大屏展現三港數據任務指令一鍵分發
據介紹,川南港務公司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平臺運營的基礎是各大港口的信息采集、分析、應用,以及從川南港務公司向各大港口進行數據指令的分發。需要采集的數據主要分為三大類:基礎數據、作業數據、經營數據。
簡單來說,三港一體化,從裝卸工作、生產設備、數據采集、任務發放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
“泊位還剩多少個?每天進出貨量是多少?堆場有多少貨?都可以在一張大屏前一目了然。”一體化運營中心負責人介紹說,一體化運營平臺未建成前,各個港口需要定期將相關數據上報到相關人員手里,工作人員再進行核算、匯總,耗時耗力,現在大家坐在一張顯示屏前就可以操作整個港口的各方面數據,更加便捷。
“當有需要人工操作完成的任務產生時,系統將通過系統內部,或者微信、短信的方式將任務信息推送給對應的用戶;用戶在收到提醒信息后,可以及時處理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
生產計劃管理方面,在此平臺上,川南港務公司管理人員可以查看下屬企業的生產計劃,并可以按照統一管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下屬企業的生產計劃,或則直接下發重要的生產計劃。如發現各個下屬企業的工作問題,以及各類異常情況,可以做到及時介入、發掘原因。通過計劃完成率的統計分析,為后續計劃提供寶貴的參考信息,可以規避不合理的生產計劃,從而提高計劃的生產指導意義。
一體化運營中心負責人表示,運營數據是運營平臺的皮膚,最能直接體現每個港口企業的健康狀態。運營數據包含客戶數據、運單數據、應收賬款等,有了這類數據,我們才能完成經營分析、戰略策劃等。
“川南港務公司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平臺的建成,有力地增強了港口監管水平、提升管理效率、規范管理流程,借助當前的物流網、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了港口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數據標準化、日常工作自動化,為川南港務公司港口生產經營和安全環保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圖文來源四川交通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