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能建安徽院設計的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運,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兆瓦級制氫-儲氫-氫能發電的全鏈條技術貫通。
項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占地面積10.7畝,項目研制的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及氫燃料電池系統設備均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套設備。
該示范工程是能源轉型中新一代電力系統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探索開辟了國內氫能利用在電網領域的應用先河,對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首臺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
工程采用單槽250千瓦,四槽并聯控制技術,應用國內首個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額定制氫功率下產氫量220標方/小時,系統制氫能效達到85%,超過國家一級能效要求,可響應寬功率波動條件下的可再生能源輸入。
國內首臺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FC)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工程采用單堆50千瓦,24個電堆集成技術,最高發電功率達1.2兆瓦,應用國內首個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FC),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具有轉化效率高、無污染,室溫下快速啟動、無電解液流失、水易排除、壽命長、比功率密度和比能量高等特點,可為電力系統提供可控負荷、靈活電源支撐電網調峰調頻,實現可再生能源消納。
“貼鄰布置”的核心生產車間
工程針對電解制氫、氫燃料電池發電等各環節安全防護需求,通過危險有害因素分析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建立主動和被動安防策略的多層級安全防護體系架構,優化制氫車間與發電車間的布置方案,既減少站區20%的占地面積,又方便現場管理及設備運維。
“深度耦合”的風光氫電綜合能源系統
工程配套建設分布式光伏以及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完成了風光氫電耦合系統建設,豐富能源綜合利用場景。工程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具有安全性高、噪音小、運行維護成本低等優勢。
該示范工程完成從綠電(光伏、風電)到綠氫,再到綠電的零碳循環設計,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削峰填谷、熱電聯供等多種功能,帶來巨大的節能環保效益,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91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89噸。
內容來源:中國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