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項經濟指標的全球對比數據,中國尤為亮眼。
據統計,2022年5月,美國貿易逆差1043億美元;德國自1991年兩德統一以來首次發生逆差,逆差額10億歐元;出口大國韓國逆差17.1億美元(1956年以來最差);日本逆差177.9億美元……
而同期中國的貿易順差為787.6億美元,同比增長82.3%;6月,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到979.4億美元;上半年中國整體貿易順差更是高達3854.4億美元,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非資源型國家中唯一的貿易順差國。
中國制造,供應全球。貿易進出口額越高,無論順差還是逆差,都需要航運承載。6月,中國八大樞紐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8%,也與中國進出口額的增長有關。受此影響,近期多只航運股走強,航運公司迎來業績高峰。以海豐國際為例,其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凈利為11.7億美元,同比增加1.4倍。
隨著全球集裝箱擁堵狀況存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港口工人緊缺,本應是航運物流高效集散中心的港口卻成為了物流“堵點”。在以提高航運效率為目標的智能航運概念下,智能港口、智能船舶、智能航海保障服務以及航運監管智能化也成為新風口。自動駕駛等新技術,也在智能航運這一堪比汽車產業的廣闊市場中逐步落地應用,并助力航運這一萬億級產業走向全新階段。
圖文來源億歐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