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本網記者 連芊)建成81個萬噸級以上泊位,開通160余條集裝箱航線,年貨物吞吐量超2億噸……身處廈門經濟特區,廈門港站在了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如今,依托優良的港口岸線,廈門正著力提升碼頭服務能力,賦能港口高質量發展。
作為廈門港最重要的兩個港區——東渡港區和海滄港區,近些年來不斷加速轉型升級,成效顯著。8月23日,“港口雄開萬里流”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廈門,先后走訪了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海潤碼頭、遠海碼頭,親眼見證現代航運業工作實景,感受廈門港的高質量發展。
在東渡港區海天碼頭上,整齊排列的智能化橋吊作業繁忙,一個個集裝箱正被裝載到貨船上。同一時刻,碼頭的“大腦”——廈門港國際航運科創中心智能操作區,電腦前的操作人員正對碼頭裝卸貨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只見他們輕輕推動操控桿,沒多久,電腦顯示屏就顯示集裝箱任務完成。
作為展現智慧港口的產業平臺,科創中心連接智慧口岸、智慧物流、智慧商務,以碼頭自動化、通關一體化、全程可視化、貿易便利化推動貨物高效通達全球的發展目標。
“智慧碼頭”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賦能。2019年,集裝箱船舶智能裝卸平臺在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旗下海天碼頭上線試運行。該平臺的上線,實現了碼頭岸邊作業的智能感知和信息的實時采集應用,為傳統碼頭智能化升級改造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實踐經驗。
近年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持續深入推動“智慧港口”建設,隨著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集裝箱船舶智能裝卸平臺、橋吊遠程控制系統、智能閘口等項目一一落地,智能化逐步貫穿港口生產的全領域全過程,廈門港“智慧港口”建設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今年1月,廈門港海潤集裝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項目迎來試投產,這次智能化改造,打通了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最后一公里’。”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鷺旭說。
作為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司機,吳文峰從事裝卸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對此次的智能化改造,他深有所感。吳文峰表示,過去,橋吊司機要在大約3平方米的鐵皮駕駛室里,俯身操控機器進行裝卸箱作業。如今,只需對著屏幕,用按鈕和操縱桿即可完成操作,不僅效率更高,工作強度大幅減輕。
從俯視到平視,從高空到辦公室,工作姿勢、環境的變化,見證著“智慧港口”的發展。據了解,2020年7月10日,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正式啟動實施行業內首個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智能化改造項目。此后,該公司通過探索傳統集裝箱碼頭向智能化碼頭升級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港口生產的降本增效、提質升級,進一步提升廈門港的智能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海滄港區遠海碼頭是全國第一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020年起,廈門遠海碼頭公司致力于5G賦能智慧港口建設,完成港區5G網絡基礎覆蓋,并結合邊緣計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實現了自動駕駛、港機遠控、智能理貨、智能安防及司機行為管理等多個5G典型應用場景的部署落地。
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建喜表示,基于5G技術,遠海碼頭和合作伙伴自主研發港口無人駕駛集卡,采用“無駕駛艙”設計,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北斗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真正做到無人操作。
隨著傳統集裝箱碼頭智慧化改造升級的推進,廈門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據了解,截至2022年6月底,廈門港集裝箱班輪航線達162條(其中國際航線110條,比2016年底增加23條),通達53個國家和地區的146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五年突破千萬標箱,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3位。
圖文來源 廈門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