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比春江水……”伴隨著悠揚的帶有廣西特色的歌聲,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主論壇門口的大屏上,一位可愛的古裝美女正翩翩起舞。而這個可愛的古裝美女名叫班昭,她是凡拓數創的多場景應用數字人,也是此次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主論壇的一位特殊的“迎賓員”。
2022年9月16日—1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南寧聯合主辦第5屆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中國—東盟信息港由中國和東盟共同建設,以深化網絡互聯、信息互通、合作互利為基本內容,將形成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和東盟信息樞紐,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東盟信息港在數字經濟建設上碩果累累
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血脈相親、人文相近,這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共享、共贏提供了深厚的基礎。同時,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涉及經濟、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孫大偉表示,為進一步共同推動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雙方應該從四方面開展互利合作:一是推進跨境數字產業集聚發展,二是深化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合作,三是打造陸海數字貿易聯動增長帶,四是延伸面向東盟的數字服務。
作為全球信息通信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著發展數字經濟的廣泛需求和巨大潛力。記者了解到,中國—東盟信息港已經形成“一基地、一中心、一主軸、兩組團”的數字經濟產業格局。
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魯東亮在論壇中表示,在打造平臺等過程中,需要攜手各方力量來共同促進數字間的互聯互通。首先,需要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商共享數字平臺的機會,加強單一窗口國際區域合作,深挖平臺的合作潛力和商機,賦能跨境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和跨境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其次,與合作伙伴一起推進跨境綜合服務平臺的合作,共建海外倉,提供高效的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最后,還要與合作伙伴深化跨境技術合作平臺,共建大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甚至開展數字經濟技術人才的聯合培養。
記者從本次論壇獲悉,目前由中國和東盟共同建設的中國—東盟信息港在數字經濟建設方面碩果累累。中國—東盟信息港2022年度重點項目85個,開工建設71個,開工率83.5%。此外,還面向東盟國家建設運營了一批數據中心,分別在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和地區建設了海外云計算中心。在廣西區內規劃建設了10多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規劃承載能力規模達到34萬標準機架。
據了解,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還打造了一系列的跨境合作平臺,以推動整個數字絲路的互聯互通。一是打造中國—東盟商貿通平臺,該平臺以“一帶一路”貿易暢通樞紐為核心,面向跨境電商、貿易企業等進出口企業,打造企業的需求發布、競價、合同、物流、結算、金融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平臺。2021年,跨境電商通過這個平臺申報的數量達到755萬。二是建成了單一窗口國際合作平臺,該平臺實現了跨境數據的流通和共享,使得跨境貨物能夠實現一鍵申報、無紙通關,目前,該平臺已經實現25個國家和地區的一鍵申報,且正在向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省區市延伸。三是建設了北部灣海港數字化平臺。該平臺解決了北部灣地區進出口企業一系列的堵點和痛點,實現了“三減一降”,即減人工的數量、減單證數量、減企業成本、降作業時間,使得通關時間從2017年的253個小時減少到現在的23個小時。
中國—東盟信息港正在形成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和東盟信息樞紐,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與東盟國家推動信息港建設漸入佳境
在今年的論壇上,《廣西“雙千兆”建設成果白皮書2022》首次發布,詳細介紹廣西“雙千兆”建設發展成就、未來三年廣西面向東盟的算力網絡發展建設計劃;中泰北斗中心建設合作協議簽約、中國—東盟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發布……一系列數字建設成果的落地,不僅進一步增強了行業發展信心,也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開拓數字經濟藍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有關方面正在積極推動信息港建設融入“數字絲綢之路”總體布局。在頂層規劃保障能力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家推動各方參與信息港建設已經漸入佳境。
數字設施互聯水平顯著提升。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運營,各電信企業區內網間平均時延從50毫秒左右降至4毫秒左右,降幅近90%;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同意建設柳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三大運營商已陸續開始施工。廣西全區累計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7個,其中在建5個。今年上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建開通5G基站4907個,累計建成5G基站5.06萬個,全區千兆寬帶用戶達370.81萬戶,占比19%(規模排名全國第18位,占比全國排名第2位),率先實現全區縣以上區域全部覆蓋“雙千兆”網絡,全區光纜線路總長度308.29萬公里。
多邊信息共享領域持續拓展。分別在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建設海外云計算中心;在廣西區內建設中國電信東盟國際信息園、南寧五象遠洋大數據產業園等10多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北部灣大數據交易中心掛牌交易數據產品達193個,交易規模達6900萬元,實時接口調用次數超過7.1億次,累計注冊會員126家,為東盟十國超700萬家海外企業提供征信數據服務,為境內近3萬家外貿企業提供深度數據查詢服務。此外,廣西科學院與達譯科技有限公司還聯合組建了東盟語言處理研發中心,開展面向東盟的語言翻譯、語音識別和數據分析服務。同時,廣西大學實施的面向東盟的“數據挖掘分析中心”大數據實驗室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為信息港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技術合作轉化加快推動。中國—東盟技術交易平臺目前已匯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科技需求1125條,科技成果4348條,專家3835名;上汽通用五菱“數字化供應鏈協同智造云平臺”被列為工信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并在700家供應商中推廣應用,形成可復制經驗將逐步向東盟推廣。
跨境經貿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廣西邊境口岸的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可通過數據全流程運用、信息無紙化傳輸,向邊民、商業銀行提供線上結算申請、在線核驗報關,使互市貿易結算業務辦理時間由每筆1小時縮短至1分鐘。中國—東盟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不斷優化,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東盟企業“走進來”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此外,南寧智慧航空物流綜合服務平臺已開展建設,將建設海關統一交互平臺,實現口岸數據與海關數據互聯互通。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國東盟成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第一年,也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實施的第一年,這使得今年的論壇變得更有意義,也推動了整個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不難看出,中國與東盟數字合作互補性強、基礎深厚、潛力巨大。站在新的起點上,打造一個更具活力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值得期待。
作者丨沈叢
圖文來源 中國電子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