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承建的一道新能源光伏組件車間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儀式在漳州市東山光伏及玻璃新材料產業園區順利舉行,標志著該項目正式投產。
一道新能源光伏組件車間項目一期工程為福建省東南部唯一的光伏組件制造項目,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拓展光伏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對東山打造福建省光伏產業基地起到較強的帶動作用。
時間飛馳,從圖紙設計到化為現實,從一片空地到立起廠房,一個上承光伏玻璃生產線,下啟新能源產業鏈條的光伏組件制造廠在短短三個月內就臨海崛起,創下了光伏產業建設的新速度。白天苦干,雨天巧干,作為建設單位的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在攻堅克難和誠信履約中助力實現“一道速度”。
工程建設中,項目團隊僅用三個月就完成了半年的工作量,實現4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建設,贏得了業主“央企擔當,勇挑重擔”“中交鐵軍,一道同行”的贊譽。
管網密布如蛛網
由于項目上馬時間緊、任務重,其中涉及的繁多細節幾乎處于一邊施工一邊設計的情況。廠區僅水電安裝就涉及了消防、暖通、水電等十多種介質管道,生產線核心區更是匯集了主要生產設備的各種線路,屬于廠區內最為繁瑣、復雜的施工區域。
在這里,建設團隊必須在5米的有限空間內搭設7層機電管網綜合。據不完全統計,使用的管線多達12萬米,層層疊疊的線路宛如在房梁上結蛛網,其難度可想而知。
由于空間狹窄,建設團隊提前通過BIM技術進行模擬預判,發現管材打架的情況時有出現,譬如風管安裝就出現了消防通風管和有機廢氣管同在一條線上的情況。針對實際可能出現的各種線路沖突,項目部在規范范圍內進行了合理遷改變更。并在實際安裝時,嚴格遵循一層層鋪設、一項項清點的原則,做好工序之間的合理銜接,在忙碌中保證線路安裝有條不紊。
然而還沒等到線路安裝完,生產設備就陸續進場,占用了部分施工區域。原先升降車作業的方式受到限制,建設團隊便因地制宜,通過搭設腳手架、人工搬運等方式克服空間限制難題,安裝人員依托設備加固層作業空間,充分利用有限條件在空中將剩余的線路一層層地架好,在45天內就完成了全部管網安裝作業。
鋼構安裝打硬仗
受前期圖紙、設計變更等影響,廠房車間的第一根鋼柱于7月13日才開始吊裝。此時,距離業主要求的工期僅剩3個月不到,遠遠少于原計劃。
這就意味著建設團隊必須在3個月內完成4萬多平的廠房鋼構安裝,其間涉及鋼柱268根、鋼梁574根、52種規格型號的屋面檁條近4萬5千米長……在酷暑中,建設團隊打響了公司鋼結構安裝任務最重、體量最大的一戰。
各道工序全面鋪開,鋼結構半成品、成品在劉五店基地、泉州斗尾基地制作完成后,通過陸上運輸源源不斷運抵現場。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廠房全部主體框架的搭設,建設團隊多次召開廠房施工組織策劃會,框架安裝施工投入12臺吊機和10臺曲臂車,克服施工作業時高溫、雨季、交叉作業多等重重困難,高峰期達到了3軸/天的吊裝效率。
由于施工場地不平整且交叉作業頻繁,鋼構安裝再遇難題。建設團隊便順著廠房四周修出便路以便鋼構運輸,并在廠房內部整理硬化出一個場地供現場拼裝構件及吊機和登高車吊裝作業。隨著水電安裝進場、設備安裝跟進,原本交叉作業的場地更捉襟見肘,各種復雜的情況接踵而至。減少吊車支腿次數、確保工序無縫對接、夜間作業排班……能夠想到的、利于現場優化管理的種種措施全都“上場”,而建設團隊也不負重托,創造了25天完成廠房全部主體框架搭設、3個月完成組裝車間具備投產條件的艱巨任務。
速度詮釋實力,建設團隊以敢打硬仗、善打勝戰的作風確保了項目的如期履約,以“短平快”詮釋了“三航,值得信賴”的品牌內涵。
圖文來源: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