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記者從宜昌海事局獲悉,“宜昌區域智慧預警平臺”上線,將助力船舶防污精準電子鉛封。
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海事部門推出長江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儲存、交岸處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對到港船舶實行污水管路電子鉛封全覆蓋。針對逐條手動核對未鉛封船舶費時多、效率低且容易造成漏封等問題,宜昌海事局聯合長江宜昌通信管理局,研究開發“宜昌區域智慧預警平臺”系統,實現船舶精準電子鉛封。
該系統將轄區AIS信號數據和已鉛封船舶電子數據進行智能對比篩選,通過不同顏色顯示,提示到港船舶電子鉛封情況,方便基層執法人員精準靶向開展電子鉛封。據悉,新系統試用期間,宜昌海事局通過專人查看系統、強化現場督導等方式,形成了日反饋、周通報的電子鉛封工作機制,同時,通過收集現場使用反饋意見,處理AIS假信號,調試系統顯示操作界面,提高系統使用流暢度,將系統不斷更新完善。
“宜昌區域智慧預警平臺”系統試用以來,助力宜昌海事局轄區登記營運船舶、公務躉、公務艇實現“零排放”注冊率100%,船舶電子鉛封2376艘,到港船舶鉛封率達90%以上,后期,該系統還將運用于水文氣象安全預警、枯水期船舶超吃水核查等方面工作。
作者:全媒記者 甘琛 通訊員 劉威 賀永芳
圖文來源 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