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這里,碧海藍天相輝映,自然人文相交融,四季宜游。2012年至2021年,三亞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量從1102.22萬人次上升到2162.04萬人次,旅游年收入從192.22億元上升到747.03億元。
砥礪奮進,勇毅前行。過去十年來,三亞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把旅游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培育,不斷完善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提升旅游項目和配套設施建設水平,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業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01
重要動力,“旅游+”提升綜合效益。
在三亞·亞特蘭蒂斯大使環礁湖,體驗新推出的潛水項目——星夜浮潛,與鯊魚、鰩魚、海龜等海洋生物來一場親密的互動;在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享受免費開放入園的惠民政策,參與打柴舞、太極扇、太極拳、舞龍等互動體驗類活動;在三亞絲路歡樂世界,白天游玩旋轉太空梭、旋轉木馬等娛樂設施,晚上觀看大型椰海實景演出《紅色娘子軍》……
今年國慶假期,本地游、周邊游及省內短途游仍是主流。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三亞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提前謀劃,精心策劃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特色旅游文化產品,不斷豐富假日產品供給,加大惠民力度,讓市民游客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假期。
旅游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伴隨經濟發展水平的跨越提升,旅游業快速發展擴大,旅游產品提質升級,旅游業成為帶動消費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三亞旅游資源稟賦好、數量多、類型全,十年來,該市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通過一系列舉措助力繁榮國內和國際兩個旅游市場,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2014年,三亞國際免稅城開門營業,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商業面積達7.2萬平方米;2018年,集度假酒店、娛樂、餐飲、購物、演藝、物業、國際會展及特色海洋文化體驗8大豐富業態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三亞·亞特蘭蒂斯開業迎客,樹立起三亞旅游新標桿。
10年里,包括三亞國際免稅城、三亞·亞特蘭蒂斯、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三亞絲路歡樂世界等一批重點文旅消費項目落地三亞,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持續豐富,旅游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帶動三亞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釋放“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成為“調結構、惠民生、穩增長”的優勢產業。
三亞深化“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突出轉型提升品質,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向新產品、新業態轉化蝶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休閑度假需求。發展“旅游+農業”,形成休閑農業、農事體驗、采摘賞花、生態休閑旅游模式;發展“旅游+文化”,挖掘弘揚瓊崖文化、崖州文化等資源優勢,實現以文彰旅、以旅促文;發展“旅游+體育”,以帆船、沖浪、馬拉松、徒步、騎行等為載體,打響體育賽事品牌;發展“旅游+研學”,打造成為文化厚重的研學基地……
十年來,三亞文旅產業高歌猛進,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成為拉動消費增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02
產品供給,豐富業態帶動消費旺。
隨著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品質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升級,游客旅游消費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點,推動著旅游景區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從2020年開始,鹿回頭景區依托地理位置、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方面的資源稟賦,以‘擴容提質、夜間經濟、文旅融合、主客共享’四篇文章為抓手,打造高質量的旅文產品,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比齺喡梦募瘓F副總經理、三亞鹿回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勇說。
過去十年里,三亞旅游業不斷在“新”字上下功夫:推出新玩法、提供新服務、帶來新體驗,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打造出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產品。據了解,目前三亞已初步培育形成了海洋旅游、購物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會展旅游、康養旅游、婚慶旅游、森林旅游、鄉村旅游、美食旅游、夜間旅游、房車露營游等業態,這些旅游產品、線路形成差異化、互補化發展,時空上形成全天候、全季節、多日游、精品游,更加激發游客出游的興趣。
品牌活動攬人氣。三亞積極推動世界小姐總決賽、克利伯環球帆船賽等世界級影響力活動賽事落地。成功舉辦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等節慶賽事活動,帶動旅游需求加速增長。
2020年,三亞市旅游推廣局成立,圍繞人民群眾旅游消費需求新趨勢,多維度拓展三亞旅游城市形象。面對“青年游客出游頻次增多”這一市場趨向,該局發布“三亞·新青年奇趣島”全新推廣主題,聯合旅游企業向青年客群推薦三亞的美食、旅拍、人文、戶外極限、酒店五大品類旅游產品,成為海南省唯一入選國家文旅部旅游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得到業界認可。
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是國家賦予海南“含金量”最高的政策之一,三亞持續推進離島免稅購物服務提質增效,激發消費新動能。
2020年12月30日,三亞離島免稅購物市場迎來了新的格局。三亞海旅免稅城、中服三亞國際免稅購物公園、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免稅店3家免稅店同時開業。至此,三亞免稅店由1家增至4家,經營主體也新增了2家。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三亞被賦予了“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國家戰略高新技術前沿區”“國際和自貿港門戶”等全新定位。三亞市搶抓重大發展歷史機遇,瞄準“國際”、圍繞“旅游”、緊扣“消費”、突出“中心”,全面提升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促進國內國際市場有效貫通。
推動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三亞還加強創新,先后推出多項旅游領域制度創新,不斷優化旅游消費環境,激發市場活力。近年來,三亞試行“游艇租賃”,以分時租賃體驗模式,推動游艇旅游走向大眾消費市場。
為了讓游客玩得舒心,三亞也做了許多努力。該市聚焦市民游客關心的旅游熱點、難點及痛點問題,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創新打造三亞放心游消費市場監管平臺,實現旅游消費數據的實時采集和聯網監管,為游客提供旅游出行中的消費誠信保障,也為全國旅游市場監管提供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三亞還推出不同細分業態的“高質量服務標準”,目前已發布海鮮餐飲、婚紗攝影、游艇旅游等旅游行業的“高質量服務標準”,打響“高質量服務標準”體系品牌,助推三亞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03
旅游為民,好山好水帶來好生活。
走進青山綠水環繞的博后村,各式各樣由當地村民用自家房屋改造的民宿隨處可見。在星級酒店云集的亞龍灣,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留宿博后村,在鄉野間追尋詩與遠方。
2017年,熱情好客的博后村村民蘇越軍開了“藍雅居”民宿,這是村里最早營業的民宿之一。蘇越軍說,這里也叫“幸?!泵袼蓿驗橐揽克?,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幸福。翻開去年收入賬本,20余萬元的總收入讓蘇越軍夫妻倆眉開眼笑。他們裝修了房子,購買了大電視、新沙發,小家被裝點得溫馨舒適。
近年來,博后村借助亞龍灣區位優勢,將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特色品牌進行發展,逐漸形成規模效應,托起了村民的幸福小康夢。目前,博后村已經開了55家民宿,村民們吃上“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7400元增長至2021年的28600元。
在三亞,不只博后村,還有中廖村、西島漁村等一大批美麗鄉村成為網紅村莊,越來越多的鄉村,走出了一條因旅而美、因旅而富的發展之路。十年來,三亞堅持旅游為民、旅游帶動,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在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個地處綠水青山間的村莊實現了美麗蛻變。
2015年10月起,中廖村開啟了美麗鄉村建設,按照“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不貪大、不求洋”的原則,打造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明和諧新黎村。
數年的美麗鄉村建設,讓中廖村變了樣,泥濘的鄉村小路被寬闊的水泥路取代,破舊的民居變為特色民宿,農家樂、書屋、非遺學堂、旅游廁所等基礎配套設施應有盡有……百年古村落煥發新顏。
“我在村里住了幾十年,這十年的變化最大。”對家鄉的變化,中廖村村民黎亞霞看在眼里、樂在心里,“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旅游景區,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不少在外的年輕人紛紛回村就業創業?!?/p>
“吃上旅游飯,增收路更寬?!笔陙?,三亞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持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旅游業日益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成為推動創新創業的重要領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10月1日起,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正式對國內外游客免費開放。這是繼今年7月1日鹿回頭風景區實行免費開放后,三亞的又一項惠民舉措。
三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免費開放入園,既是回應廣大市民游客對城市美好景致的向往,也是三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共享發展成果的生動體現,更是踐行“還景于民”“還綠于民”理念的一次生動寫照,打造幸福三亞標桿的又一次有力實踐,發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種積極探索。
數說變遷
2012年至2021年
◎三亞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量從1102.22萬人次上升到2162.04萬人次
◎旅游年收入從192.22億元上升到747.03億元
2018年
◎三亞市成為全國首個空港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的非省會地級城市
◎十年里,三亞離島免稅店由1家增至4家,經營主體也新增了2家
2011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
◎三亞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達730億元,占全省離島免稅銷售額77%
2020年
◎三亞接待婚紗攝影新人26萬對
◎蜜月度假客人20多萬對
◎目的地婚禮近2200場
◎婚慶旅游行業產值近100億元
撰文:李艷玫
圖文來源 澎湃新聞客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