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福州市水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對外界披露,2022年福州市水上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取得實效,全市共有44家水上運輸經營企業達標取證,19家企業獲得海事體系認證,進一步強化落實了轄區水運企業的主體責任。
2022年以來,福州市水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開展全覆蓋涉水鄉鎮水上交通安全專訪,落實內河渡口管理制度標準化和“一渡一策”分類安全管理措施,推動7道內河渡口關停、撤渡;并新增全市閩江內河渡口19路視頻監控,完成建設永泰縣與閩清縣的4艘渡船新建、連江縣塘坂渡口改造、閩清和閩侯2處船舶污染物標準化接收轉運點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創新出“開小灶”、“補課班”、駐守監管、遠程監管等多種監管形式,形成了緊密結合轄區水運環境特征的渡運風險、水路客運風險、船舶碰撞橋梁風險三大類別重大風險清單;定期開展閩江船舶限航和消防設備布置圖檢查,重點針對船舶超載運輸、涉海運輸、長期脫管、船舶代而不管、假登記、“兩客一危”等顯著問題的專項源頭整治,從源頭上逐步實現對企業、船舶的監管;制定了安全監管和水環境影響的《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以及轄區橋區水域劃分,聯合水口發電集團共同推出水口過壩通航“通航E服務”APP,同福州海事局簽訂水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有效加強了水上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與鄉鎮船舶安全監管、水上安全監管標準體系和具體監管形式的針對性結合。
同時,福州市水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在福州市交通運輸局指導下,完成了內河港航建設監管職責移交,首次成立港航部門;完成了《福州內河港總體規劃(2035)》的編制和發布工作,結束福州內河水域無港口規劃指導發展的局面;起草制定了《內河航道管理巡查制度(試行)》、《內河航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試行)》等制度文件,并簽發全省首張游艇碼頭港口經營許可證和內河首張港口經營許可證;編列了2022年航道維護測量計劃,航道、航標養護資金2023年起納入福州市級財政預算,完成了2023年航道養護預算和績效目標編制工作;組建形成了一系列的航標管理基礎檔案及檔案管理制度等。
福州市水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將根據“標準化+智慧化+互聯網+信用體系+監管”的形式,探索構建更多標準化監管的新舉措、新模式,更有效督促轄區水運有關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標準化建設,為推進閩江轄區水上交通監管現代化和維護長治久安的閩江水上運輸環境貢獻力量。
圖片來源: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