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省榮成市發揮地處環渤海咽喉要道,臨近日韓、東北亞的區位優勢,科學謀劃,系統推進,加快構建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體系,為推動港城融合發展創造新機遇,實現內生動力持續迸發。
聚焦產業鏈與生態鏈銜接問題,培育臨港產業新集群
榮成市地處山東陸路末梢,陸運價格成為制約港口吞吐量增長的主要因素,為突破這一限制,榮成市立足優勢資源,從四個方面入手,打造“四港聯動”發展新生態。
打造漁獲交易中心,構筑漁商融合產業生態。實施總投資20億元的石島漁港國際產業園建設,對石島港區全面升級改造,形成集漁貨交易、漁需用品、保稅物流、水產品精深加工、金融電商、國際結算中心為一體的國際性產業園,并與魯商集團合作,利用旗下800家超市、酒店、1萬多家一級供應商等資源渠道,帶動漁貨和海洋食品強勢外銷;與威海國際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合作,成立涵蓋大宗商品貿易、保稅物流、物聯網金融、商品投資于一體的國際化海洋商品交易平臺;立足漁業資源優勢,依托商港打造大宗漁貨交易中心,招引電商平臺、經營企業、網紅直播帶貨入駐基地,吸引國外、省外漁船來基地卸貨交易,打造海洋產品交易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定價中心。
打造海工維保基地,構筑企業產業共生生態。依托維賽新材料研究院風機新材料研究成果優勢,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威海研究院等駐地院所,打造海工裝備孵化平臺,推動海上風電、深海油氣裝置、無人船艇、高端游艇等的研發和制造,實現海工裝備制造的全方位科技創新;利用屬地華能、國核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虹吸效應,以及清華大學的科研優勢,建設核電生產、核電科研、核能利用、裝備制造等于一體7大功能板塊的核能利用國際創新示范園區,全面承載核電及新能源產業鏈條式、集群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核能綜合利用創新示范基地;以黃海造船、三星重工業、榮成造船工業等本土骨干企業為龍頭,啟動兼并重組、股權合作等形式,帶動全市現有的40多家各類修造船企業加快自主創新,以南極磷蝦船、豪華游輪等高端化綠色化船舶高附加值產品為引領,建設國內重要的高端船舶制造及配套基地,通過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為港口物流發展提供優質貨源。
打造內陸集疏中心,構筑陸海聯運產業生態。發揮城鐵區域優勢,積極對接中鐵快運,依托其遍布全國的高鐵列車,爭取以榮成市為起點開通特快及快速貨物班列,打造高鐵貨運集散中心,為全市企業提供物流方案設計、供應鏈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綜合物流服務,縮短榮成市海洋食品、特色農產品運往全國各地的運輸時間并降低運輸成本,并引導郵政、快遞、物流企業進駐園區,實現與港口的無縫轉運,鼓勵港口企業分別在高鐵停靠站設立多式聯運辦事處,開展快件“公鐵水”聯運業務;幫助港口企業在濟南、重慶、西安、河北等內陸地區開發建設5處“無水港”,為本市港口提供穩定的貨物集散、信息收集等配套服務,并將大宗貨物的分揀、包裝、加工、報關、通關等港口腹地功能拓展到外省市,提高了港口的通關效率。
打造跨境電商基地,構筑空海聯動產業生態。引導泰祥國際物流園、和信通跨境電商產業園、易海淘中韓跨境電商園三個園區入駐的50家企業,加快發展直購進口、直接出口、海外倉等業務,增強外貿物流量,并推進山東省重點培育的皇朝馬漢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推出跨境電商出口簡化申報、組貨拼箱等一站式服務,發展“集貨集發+采購供貨+代采代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新模式,打造對韓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國內口岸集中區。同時拓寬中韓海運黃金通道,啟動與韓國、越南的三地聯運,打造韓國—榮成—廣西—越南的海上和陸陸全程60小時運輸圈。
立足運得出去,聚焦運輸鏈與供應鏈銜接問題,培育現代物流新體系
榮成市專業物流園區缺乏整體科學規劃布局,物流節點建設不足,為改變這一現狀,該市立足長遠規劃,從三個方面入手,打造“四港聯動”運輸新鏈條。
北部打造城鐵物流園。招引北京物美集團投資建設城鐵物流園,園內建設干品、冷藏保鮮庫、車輛維修、加油、賓館等配套設施,為外地駕駛員提供理貨、倉儲、配載、食宿等優質服務,并吸引成山集團、華力電機等本地規模企業在園區內設立由第三方運營的“廠外原料和成品庫”,按地理位置將全國劃分為東北、西北、華中、華南、西南等不同線路,吸引成規模的運輸企業進駐,承擔不同區域的商品配送。
南部打造冷鏈物流園。招引山東春匯控股集團投資建設智能冷鏈物流園,搭建線上交易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對園內休閑食品、冷凍調理食品、海產罐頭、海洋生物保健品等策劃包裝、專題推介,通過整合、收購、淘汰石島區域庫容小、規模小的冷鏈企業,培育做大新加坡文星物流、銘源國際物流、豐廚現代物流等為支撐的產業集群,打造集倉儲、物流、交易于一體的海產品倉儲物流和交易集散基地。
籌建鎮村綜合物流網。各鎮街依托交通站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供銷綜合服務中心、郵政營業廳、鎮級便民服務站等機構,建設1-2處鎮級散貨物流服務站。各村居依托村委、超市、郵政三農服務站、供銷綜合服務站、村淘村級服務站、益農信息社等機構,按照服務半徑3公里的標準設置村級服務點。在中心區域建設一處市級自動化物流分揀中心,整合公交、物流、快遞、郵政運輸資源,以“共用分揀設備、共用配送路線、共用運輸車輛、共用服務站點”為原則,形成市鎮村三級物流網,打通了物流運輸上下行雙向通道。
立足串得起來,聚焦信息鏈與保障鏈銜接問題,培育信息平臺新支撐
榮成市由于缺乏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導致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為解決這一問題,榮成市立足問題導向,從兩方面入手,打造“四港聯動”服務新保障。
搭建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在廣泛征集港航企業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先后四次召開相關部門和企業座談會,分別到寧波、舟山等地考察調研,并邀請擁有豐富信息資源的港聯航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信息平臺,打通了海關、海事、交通等部門信息共享壁壘,提供全程可視物流跟蹤、主要港口船期、即時運價訊息、集裝箱運價指數、航貿分析報告、海陸空班次、公鐵海空多式聯運等信息化服務。
搭建物聯網信息查詢平臺,以海港、空港和陸路運輸信息系統作為依托和運作支持,以各級各類物流企業與工商企業自有信息管理系統為信息平臺的接入單元和操作單元,構建“一站式、綜合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數據與“智慧榮成”平臺相連接整合,用戶可通過PC端或手機APP隨時查找貨、車信息。最終形成“企業(生產用戶)——政府(監管服務)——市場(終端用戶)”實時雙向多方互聯的運作模式。同時兼具生鮮食品供應鏈雙追溯信息功能,達到貫通一二三產檢測、認證、預警、評估、追溯、標準化等全要素全鏈條雙追溯雙管控。(完)
圖片源于:pixabay.com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