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龍巍 張植凡 通訊員 馮俊杰 桂子霖
“利用AIS大數據實現船舶交通流可視化”“利用多尺度水上目標智能感知與識別,實現智能化瞭望,增加航行安全性”……12月28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航標處(簡稱“廣州航標處”)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該處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研究,助推導助航服務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22年,廣州航標處充分發揮南海海區AIS中心職責和技術專長,不斷挖掘AIS大數據價值,主動出擊,了解用戶需求,廣泛服務于海事、邊防、緝私、港航企業和設計單位,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截止目前,簽訂對外數據分析服務合同18個。全年累計提供服務各類用戶200項次,繪制各類數據分析圖表600余套,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據了解,廣州航標處自主開發的《AIS大數據船舶交通流可視化系統》,具有船舶截面數據統計、船舶核密度圖繪制、區域船舶流量統計、船舶軌跡快速回放、航道自動提取等十大功能,數據分析結果快速準確,可視化效果極佳。利用該系統,為海事局、規劃研究院等部門提供了廣東重點水域多個時間區間內的船舶分類航行航跡圖和數據統計,利用這些數據支撐,海事部門完善了廣東轄區重點水域沿海船舶航路規劃,并能夠查找標繪商漁船碰撞事故、海上風電等風險點。
“我們《多尺度水上目標智能感知與識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的研發使用也十分亮眼。借助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實現‘智能化’瞭望,更高效地降低安全隱患,增加航行安全性。”廣州航標處處長李忠介紹,2022年,廣州航標處《多尺度水上目標智能感知與識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目前該項目已在廣東、海南、江蘇等地成功應用,其中項目成果已經在一些企事業單位進行了成功應用。據統計,目前在水上目標檢測與智能海事監管方面取得的間接經濟效益達到6585萬元,社會效益顯著。
圖片源于: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