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周佳玲
12月28日,四川、重慶、貴州、云南、陜西五省市交通、港航海事部門和港航企業代表齊聚“云端”,以視頻形式圓滿召開了共同推進長江上游地區五省市航運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第二次全體會議。
2021年12月9日,共同推進長江上游地區五省市航運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在該會議上,五省市港航管理部門共同簽署了“1+4”合作協議,五省市33家港航企業共達成19項省際合作項目。一年來,各項合作成效如何?下一步五省市將如何進一步提升黃金水道的“含金量”?第二次全體會議給出了重磅答案。
港航管理部門齊心搭臺
共繪發展“同心圓”
渝、川、黔、滇、陜五省市地緣相近、地理相通,長江及其支流烏江、嘉陵江等既是連通五省市的重要紐帶,也是支撐五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通道。據統計,上游五省市擁有933公里長江岸線,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約2000公里,各類碼頭泊位1676個,散雜貨年通過能力約2.7億噸,旅客年通過能力1.2億人,在長江水系內河航運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加快實施的大背景下,五省市依托航運攜手共謀發展,對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具有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也有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四川會場
去年,五省市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長江上游地區航運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以及航運數據共享平臺、水上應急救援協作聯動、烏江通航船閘聯合調度、航運政策標準研究等4個子協議。合作一年來,五省市港航管理部門通過重點工作會商、政策標準協同等方式積極開展合作,在深化行業協作、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行業協作持續深化。川渝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實施方案已印發實施,渝黔深化合作推動烏江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即將出臺,涉及上游地區水運高質量發展的一批重大項目謀劃成型,規劃投資超過1300億元;嘉陵江、烏江聯合調度機制成效突出,船舶過閘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成功建立川渝事故險情信息通報機制,全年發布、接收水情、氣象等預警信息300余條,水上應急聯動不斷強化;川渝攜手完成長江上游航道過三峽升船機標準船型方案制定。
重慶會場
服務效能持續提升。五省市不斷強化航運數據庫建設,依托重慶港航協同管理平臺構建大數據庫,形成包括船舶基礎信息、企業基礎信息、水路運輸統計指標等150余項數據的五省市航運數據交換目錄;成功建立船舶交易信息共享機制,利用重慶航交所交易信息平臺實施線上、線下集中受理外省籍船舶交易申請,實現五省市船舶交易信息共享,為長江上游地區船舶交易提供了重要支持。
20余家港航企業受益
物流鏈供應鏈更加暢通
“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我們經受住了疫情沖擊、‘汛期反枯’等不利因素的考驗,1-10月五省市水路貨運量同比增長1.7%,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6%,預計全年保持正增長,成績殊為不易。”會上,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二級巡視員黃克艱介紹。
數據增長的背后,書寫著合作共贏的故事。共同推進長江上游地區五省市航運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五省市戰略合作圍繞“行業搭臺、企業唱戲、服務發展”主題,明確了“5+N+N”3類合作主體,即:“5個省市港航機構”+“N個重點水運發展市(區縣)”+“N個重點港航企業”。一年來,五省市合作項目持續拓展,區域協作更加深化、干支聯動激發動能,“港船貨”企業合作紅利不斷釋放。
航拍果園港 萬難 攝
2022年以來,融入五省市戰略合作的水運發展重點市(區縣)各顯其能——重慶萬州區“以港為媒”主動作為,新田港組織云南水富港、四川港投、重慶川江船務有限公司等近30家上下游港口、航運企業,共同簽訂多式聯運戰略協議;重慶涪陵區積極參與貴州在渝碼頭建設和渝黔深化合作;江津區全力保障貴州磷礦、四川危化品中轉運輸,加快拓展與西北省市合作;開州區推動與達州等地公路、鐵路物流基地共建無水港,持續擴大港口腹地范圍;忠縣利用新生港樞紐作用及高速路網優勢,大力吸引自西安、成都、川北等地的滾裝運輸車輛,培育和發展載重汽車滾裝運輸市場。
去年,五省市的33家港航企業共達成19項省際合作項目,涵蓋航旅融合、多式聯運、干支直達、新開集裝箱航線、貨物散改集、船舶建造和運輸合作等方面。一年來,企業合作走深走實,19個企業合作項目中13個已產生經濟效益,惠及五個省市20余家港航企業。
如陜西延長石油礦業有限公司煤炭運銷分公司與重慶港九萬州港務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渝陜煤炭鐵水聯運”合作項目,已通過鐵水聯運在萬州港中轉陜西煤炭 224萬噸,預計全年可完成 300萬噸,超年計劃 200%;重慶安浩船務有限公司與貴州交投商貿物流有限公司開展的“渝黔瀝青公水聯運”合作項目已完成轉運瀝青 4.05萬噸,產生經濟效益 1500萬元,提前完成全年 4萬噸目標。
“五指成拳”齊心發力
推動航運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長江上游五省市推動合作事項落地見效的關鍵之年,在會上,與會各方達成共識:將繼續強化協作配合,加強流域聯動,完善對接機制,重點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運輸結構、推動航運綠色低碳轉型、保障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提高運輸服務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奮力推動五省市航運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重慶市港航海事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將進一步強化“上游意識”,擔負“上游責任”,著力推進嘉陵江、烏江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和水運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啟動重慶江海直達試點,并將著力謀劃形成一批能落地、重實效、高質量的新項目,逐步提升支流航道基礎設施智慧水平,推進智能、綠色船舶發展,促進水運市場健康、有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四川瀘州港集裝箱堆場實景圖
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建議,要切實合作落實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建設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長江上游港航服務體系,構建以長江干線為主通道、重要支流為骨架的航道網絡;以港口為樞紐節點,加快建成分工協作、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港口集群,推動航運資源共享共用;五省市共建長江上游航運發展智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服務集聚區,促進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
貴州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貴州投入500萬元用于烏江水路運輸發展,截至2022年底,烏江500噸級船舶突破100艘,運力突破5萬載重噸,完成貨運量近100萬噸,烏江水運市場得到復蘇;印發實施《貴州省水運體系發展行動方案》,明確約70個、400億元的水運項目,為水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下一步將持續加大水運合作,全力做好全省水上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安全生產、航道養護、通航設施運維管理等工作,助力全省水路交通運輸平安、暢通發展。
2021年12月2日,貴州省14艘滿載6800噸磷礦石的貨船相繼抵達重慶涪陵網背沱碼頭,在這里進行水水中轉,北上長江。
劉葉琳
云南省航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生態航道、綠色港口、綠色船舶建設,推動形成綠色航運發展的長效機制;充分挖掘“綠色+水運+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水運旅游文化航線,打造出具有云南水運特色的高質量旅游航運新業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增強金沙江水富港、東川港等重要港口的輻射集聚能力和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功能。
陜西省水路交通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發展重點是通過建設完善全省航道體系、港口體系、航運服務體系、安全保障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現代行業治理體系等,實現全省港航基礎設施水平、水運服務水平、水運安全水平、智慧水運發展水平、綠色水運發展水平和行業治理水平等六個方面的顯著提升。到2025年,形成與全國內河水運網有效溝通的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
黃克艱表示,長江上游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最富活力和經濟增長潛力的區域之一。他建議長江上游地區五省市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同時優化運輸結構和船舶運力供給水平,促進運輸市場供需平衡。推動航運綠色低碳轉型,鞏固長江經濟帶港口船舶污染防治長效機制,推進常態化岸電應用,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在航運領域應用。保障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整合提升全程物流服務能力,重視船員隊伍建設,探索航運指數、保險、金融等航運服務業發展。
圖片源于: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