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龍巍 張植凡 通訊員 盧憶
1月7日,東莞深赤灣碼頭迎來首批散船進口巴西玉米馬紹爾群島籍“伊瑞斯STAR IRIS”輪。該船裝載68301噸進口玉米,從巴西(桑托斯)港出發,跨越茫茫太平洋到達東莞麻涌港。這是中國首次散船進口巴西玉米,標志著巴西玉米輸華走廊正式打通,對加強中巴農業合作、維護全球農業供應鏈安全穩定等產生積極深遠影響。
“船從巴西桑托斯港裝載6.8萬噸玉米,現在過淡水河口報告線,準備靠泊深赤灣碼頭3號泊位,向你報告!”
“收到,請注意航行!”
1月7日13點30分,東莞麻涌海事處執法大隊的海巡船上,海事執法人員通過甚高頻收到“伊瑞斯STAR IRIS”輪發送的進港報告。執法人員迅速作出回應。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雖然廣泛種植玉米,但由于國內需求量龐大,其中飼料行業獨占玉米用量65%,生豬養殖的玉米需求又占據飼用玉米需求的主導地位,玉米常年有需求缺口。2021年全國玉米進口總量達2800多萬噸,其中95%以上來自美國和烏克蘭。在2022年,伴隨著俄烏沖突,黑海谷物出口市場受到干擾,烏克蘭對我國玉米的出口量大幅下降,這使得玉米進口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為了玉米進口的來源與供應結構多元化,2022年5月我國與全球第三大玉米生產國、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巴西之間快速達成玉米進口貿易協議。本次進口玉米由中糧集團采購。
“今天,全國首艘進口巴西玉米散糧7萬噸級大船‘伊瑞斯’輪順利靠泊麻涌港,體現了兩大央企緊密合作,致力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切實保障民生物資水路暢通。”招商港口(華南)散雜貨運營中心麻涌港區操作部總經理吳漫表示。
麻涌鎮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糧油產業集聚區和全國三大糧油加工基地之一,匯集了中糧國際等國內外頂級糧商,整個區域倉儲能力超過600萬噸,承擔國家對廣東省內和廣東周邊多個省份的進口玉米、小麥等糧食調運物流服務,糧食公鐵水、海江河聯運模式不斷發展,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基本形成。春運期間,麻涌港區預計糧食運量約170萬噸、電煤運量320萬噸。
為全力做好糧食等民生物資運輸保障工作,東莞海事局對船舶進出港口優先護航,創建“民生物資運輸電子監管區”,優化船舶交通組織,科學管控船舶秩序,實現船舶進出港無縫銜接,縮短船舶周轉時間。
東莞麻涌海事處執法大隊葉俊瑞說,在開通綠色通道過程中,提前7天向代理收集進出口民生物資船舶政務受理資料,提前辦理船舶申報審批、提前實施船舶進出查驗,基本實現“零待港”。
圖片源于:pixabay.com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