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陳珺 通訊員 劉玉寶 孫世權
《江蘇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3月1日起施行。為迎接《條例》落地實施,2月27日,“美麗鎮江·生態長江守護聯盟”在江蘇海事局鎮江監管救助基地成立,構建起了長江鎮江段水域聯合監管工作新格局。
“美麗鎮江·生態長江守護聯盟”由鎮江海事局、鎮江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五家單位組成,以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為紐帶,以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為目標,打造生態環境保護命運共同體。
鎮江市副市長黃春年出席聯盟成立儀式并講話。黃春年指出,聯盟的成立將凝聚起推進鎮江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現代化建設的“黨-政-企”合力,壓實“船-港-城”污染防治責任,進一步放大“港-產-城”融合優勢,補足公共水域污染物接收、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統、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等方面的短板,助推黃金水道的經濟社會效益更上一層樓。
鎮江海事局局長華俊在致辭中表示,隨著《長江保護法》《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法治化、規范化階段。該局將攜手各單位全面落實《條例》要求,合力打造“美麗鎮江·生態長江守護聯盟”,共同履行聯合監管職責,共同奏響新時代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
江蘇興普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泉告訴記者,“污染物接收處理對船舶企業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全面深入地理解規定和如何落實規定。現在有了這個聯盟之后,污染物接收鏈條上的各部門,可以隨時進行統一解釋指導,將推動船舶污染物移交接收處置更快速方便。”
近年來,在鎮江海事部門的推動下,“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機制在長江鎮江段全面推廣,覆蓋沿江48家港口企業、船廠、裝卸站點以及2個錨地,年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達十余萬艘次,每年減少2.5萬立方污水、上百噸垃圾入江,為長江碧水貢獻了鎮江力量。目前,鎮江轄區37家非液貨碼頭的220套岸電設備已100%接入“船E行”岸電系統,岸電智能化改造碼頭覆蓋率100%。隨著危化品碼頭(貨主)高質量選船機制的實施,轄區危化品碼頭、航運公司、供油單位及污染物接收單位已逐漸制定“智能AI監控系統”建設計劃及使用制度,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
圖片源于: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