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顧曉平 通訊員 任春燕
3月28日凌晨,一批來自日本北海道總重6.3噸的活扇貝、活北極貝抵達太倉港現代貨箱碼頭,經南京海關所屬太倉海關驗放后,被裝進碼頭上的水產運輸車后立即運往上海、福建、廣州等地區,其中部分被就地運到太倉港剛建成的全國首個進口扇貝暫養池——1000平方米的鮮活海鮮暫養池,可實現蘇州腹地24小時常態化分撥。
計海新 攝
“現在國內鮮活海鮮的需求量增加,太倉港至下關港的快航運輸效率在全國港口中極具競爭力,單程僅需30個小時,比普通海路運輸快3至4天。” 據進口商蘇州令合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劍介紹,利用太倉港至日本下關航線從事海鮮進口極具優勢。太倉港至日本下關港快船航線密度達每周2班,具有運營穩定、服務高效、準點率高的特點,可實現華東地區與日本全境3—4天的快速“門到門”服務。
計海新 攝
海路運輸與空運相比,單次運輸量大幅提升,運輸成本有效降低。這些水產均由專業活魚水車直接從國外裝載入境,活魚車上配置充氧、恒溫、殺菌、凈化等功能設施,保證了海鮮的成活率和新鮮度。
對鮮活海產品而言,時間就是生命。為確保海鮮的存活率,幫助企業快速通關,太倉海關提供“生鮮專線”服務,采用“提前預約、即到即檢”工作模式,寧讓人等船、不讓船等人,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
計海新 攝
2016年,太倉港獲批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依托口岸資質、腹地優勢及近洋航線特色,太倉港先后從日本進口帝王蟹、紅毛蟹、雪蟹、扇貝等食用水生動物,成為江蘇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第一口岸、華東地區主要高端水產品進境口岸之一。
目前,太倉港正在積極爭取進口冰鮮口岸資質盡快獲批,將通過不斷完善航線網絡布局,提升港口服務能力,打造百億級進口海鮮交易集散中心,為蘇州及周邊地區、華東直至全國市場帶來成本更低、品種更多、口味更新鮮的高端鮮活水生產品,進一步拉動口岸功能的提升和物流結構的轉變,為港口“物流”轉“物貿”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源于: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