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門市召開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會議對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部署,動員海門市廣大黨員干部更加自覺地守初心擔使命,搶抓新機遇,展現新作為,爭當“南通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更加扎實地推動海門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
會上,海門市委全委會從奮力爭當“南通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新的發展定位出發,對海門港新區發展提出,海門港新區作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必須拔高發展標桿,提升發展能級,要加快創建省級園區,加強與通州灣聯動開發,打造成江蘇新出海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后,海門港新區第一時間組織學習市委全委會精神,重點部署下階段各項重點工作,打造發展大平臺,推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全力打造“港產城融合”新樣板。
海門港新區黨工委書記黃衛國說,海門港新區發展必須跳出傳統區鎮發展模式,將新區發展置身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中來謀局,真正把園區建設擺到“城市副中心”“省級園區”和“江蘇新出海口重要組成港”的高度來定位和把握,實現港產城融合發展。
強化載體建設,重點在優化環境上求突破。堅持規劃引領,按照新的發展定位和發展要求,邀請國內外一流設計院為新區發展把脈,高標準規劃編制,完善產業空間布局,提升重特大項目承載力,為推動省級園區創建打下堅實基礎。加快港口碼頭建設,提升港口核心運載能力,逐步提升吞吐能力和輻射能力,讓港口有效運轉。堅持基礎先行,提升配套功能,加快推進東灶新河工程,打通江海聯運通道,扎實開展港西大道南延工程建設工作,連接港區與城區,暢通港城互聯通道,從而不斷拓展水鐵、公鐵多式聯運、陸路口岸運輸,促進航運、鐵路、公路“三港互動”,形成機遇和功能的高效疊加效應,建立高效、便捷的“集疏運體系”,著手啟動城市CBD的開發建設,豐富商業業態,滿足各類消費需求,加快推進第三人民醫院新建工程等民生實事建設,依托蠣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大東博士園、城市森林公園、金伍葉生態農莊等特色景區,充分挖掘江海旅游特色,壯大旅游產業,進一步提升區域人氣和影響力。
強化項目建設,重點在產業發展上求突破。新區將牢牢把握新的目標定位,在注重同通州灣產業格局和產業規劃的協同發展、共融互通,形成差異化發展的上下游產業鏈的同時,要立足發展優勢和產業基礎,充分圍繞新區現有成熟產業,深入開展分析研判,找準發展方向,加快形成漸進式產業發展格局。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下半年力爭簽約重特大項目3-5個,億元以上項目10個,確保超額完成全年項目建設任務。
做大做強臨港特色產業集群。利用新區現有的燕達重工、通光海纜、艾郎風電等一批臨港裝備制造類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以產引產,引進上下游配套到新區投資發展,著力打造臨港裝備制造百億級產業;利用進境木薯干指定口岸申報、艾郎風葉運輸進駐新區的有力契機,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散貨物流等臨港物流產業,積極籌建長三角北翼倉儲物流集散中心,鼓勵各類物流業態向港口集聚。強化提質增效,做大規模總量,全年確保實現應稅銷售110億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