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魏鋆依 通訊員 劉罡
炎炎盛夏,他身穿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受執法機構委托在堆積如山的走私腐爛肉制品中,一件一件清點數量、核對標識;數九寒冬,他置身驚濤駭浪的大海,沿著貨輪晃動搖擺的懸梯攀爬,記錄船舶的水尺數據。他被船方稱作“海上的公平秤”,被客戶譽為“港口的水尺專家”,他就是連云港外輪理貨有限公司檢測部的業務主管趙黎明。
關注工作細節、凝聚團隊力量
針對內貿散貨小型船舶造船技術不規范、船舶常數不精確的現狀,趙黎明在船舶首次裝貨前調整船舶吃水差在30公分之內,保證觀測水尺計數、測量水油數據準確無誤,調整船舶常數接近真值,出具水尺計重數據誤差率遠低于行業標準的3‰。
內貿散貨船的大副好多是半路出家,對船舶數據掌握不夠準確。他認真研究船方的資料,仔細觀測船舶的船首、船中、船尾兩側六個部位的水尺數據,計算出船載貨物的準確噸位,維護了貿易雙方的經濟利益。
作為部門業務帶頭人,趙黎明把培養和儲備水尺計重人才、提高團隊業務能力作為重要職責,培養出的徒弟個個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干力量。2022年,他與同事們完成了872艘次的水尺計重業務,為連云港口岸易流態貨轉水船舶航行安全保駕護航。
維護客戶利益、擦亮服務品牌
2022年9月21日,一位客戶裝了一船的鹽已經委托其它檢驗公司做了水尺,檢驗報告與過磅的重量竟然相差了兩百多噸??蛻魺o法接受這一結果,就想委托連云港外理檢驗公司重做水尺。趙黎明為客戶分析了水尺報告,發現其中壓載水數據不正常,立即做了復核,果然查出之前水尺報告多算了232噸壓載水,也就少算了232噸的貨物。不但為客戶挽回了9萬余元的經濟損失,維護了客戶的正當權益,而且在船東、貨主中擦亮了了連云港外理檢驗的金字招牌。
逆流迎難而上、堅守崗位在前
疫情反復期間,趙黎明向客戶們承諾,只要碼頭生產不停、自己工作就不會停。擔心社會管控影響及時到崗,54歲的他主動“留崗作業”,吃住在單位挑起了現場工作的“大梁”,當先鋒、打頭陣、挑重擔、作表率。他身穿全套防護,操作無人機,拍攝靠泊船舶水尺刻度;攀爬上高高的貨垛、揭開厚重的篷布、深鉆洞穴挖取一份又一份的礦砂樣品;踏著雨后的泥濘,奔波在各個礦砂堆場進行貨物取樣、送檢。劇烈地運動使口罩邊緣呼出的霧氣模糊了他的眼鏡;不斷躬身下腰讓他腰間盤突出的老毛病疼痛難忍。最忙一次晝夜完成水尺計重4艘次、取樣監裝5艘次,是平日里作業量的翻番。從清晨一直忙到天黑,他才抽出空隙填填饑渴的肚子。就在這樣困難之下,整個留守期間趙黎明一天也沒脫崗,踐行了自己對客戶的承諾。
這一樁樁、一件件平凡而又感人的工作片段,成就了趙黎明35年的理貨生涯的多彩人生。他先后榮獲全國優秀理貨員,集團服務標兵、先進生產者、優秀共產黨員,“連云港港口理貨50年奮斗獎”,連續7年蟬聯公司“金牌理貨狀元”等稱號。趙黎明堅守唯有“矢志不渝堅守初心、方能篤行不怠行穩致遠”的信念,為集團“千萬標箱、東方大港”建設目標貢獻全部力量。
圖片源于: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