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馬榕蔚
4月2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2023年3月全國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數據。1-3月份,全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5%,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8%。對比全國數據,山東港口一季度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6.5%,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6%,分別高出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幅1個和10.8個百分點。
港口是供應鏈的重要節點。今年以來,圍繞東北亞海陸大通道建設,山東港口持續放大自身資源優勢,深化內外部業務協同,航線開發、班列運營亮點頻現,業務創新、市場開發成效明顯。
增航線,開班列,建強樞紐功能
一季度,"煙臺—印尼”東南亞件雜貨裝船28艘次,出口貨量突破40萬方,同比增長77%;200米長的“日照東方”輪滿載整裝待發的新能源汽車將從日照港啟航,通過山東港口對韓陸海聯運快速服務通道,可節約15%綜合成本......
這些可喜的變化,都來自于跨越河海的牽手——今年以來,山東港口強化與國際海運企業對接,全力爭引船公司在山東港口開航線、升運力,提速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建設步伐。一季度,山東港口新增13條外貿航線,其中歐洲、美國等遠洋航線8條,東南亞、日韓等近洋航線5條,航線數量和密度繼續穩居北方港口首位。尤其在今年3月,山東港口攜手達飛海運、地中海航運和泰贏航運一舉開通5條國際集裝箱航線,進一步拓展國際中轉、織密航線網絡,滿足沿黃流域廣大出口客戶對接歐美等主要港口的運力及艙位需求。
作為沿黃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東港口著力構筑內外兼顧、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多向并進的開放體系。一季度山東港口持續提升陸向輻射力,揭牌豫北內陸港,聯合國鐵集團將“河南鄭州圃田-山東港口青島港”海鐵聯運班列正式納入圖定列車行列,進一步提升港口服務內陸地區物流效能。數據顯示,一季度山東港口海鐵聯運箱量同比增長21%,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國家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出口增長迅猛,山東港口搶抓機遇,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客戶量身定制集裝箱出口“一站式”服務方案,成功開辟新能源汽車出口陸海新通道,擴大國際中轉增量,外貿業務量實現翻番式增長。
一盤棋,大協同,增強核心競爭力
持續織密的航線為山東港口擴展更大吞吐量增量空間,也為一體化協同發力、釋放出倍增效能創造了條件。
青島港擔當樞紐港,做強做優國際干線,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積極當好青島港的喂給港,各港口之間開通內支線,本就是山東港口自成立之初就做好的頂層設計。
邁入2023年,山東港口持續鞏固擴大協同優勢,將集裝箱一體化突破發展列入年度“十大攻堅行動”,制定實施集裝箱一體化突破發展行動方案,調布局、擴能力、優航線、建通道,不斷擴大領先優勢,一體化效能更加凸顯,全面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比如,青島港攜手日照港、航運集團完善青日之間駁運標準,提高作業效率,加快船舶周轉,船舶平均操作效率大幅提升,有效支撐增量;日照港以融合為“鑰”,與航運集團開發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為客戶節約綜合成本;煙臺港依托“煙臺-青島”支線天天班服務優勢,與青島港共同做強支線業務,依托糧食、銅精礦等“散改集”業務,持續擴大渤海灣內貿支線規模。
除此之外,山東港口還全力構建以青島港為樞紐,輻射日照、煙臺、濰坊等衛星港的空箱服務中心,打造中國北方空箱調運基地。1-3月,青島港裝卸空箱同比增長12.2%,為下一步山東及沿黃流域出口增量提供了保障。
一邊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實力擔當,另一邊是提速暢通內循環的融合升級。3月23日,山東港口渤海灣港首班“山港快線”“天祥61”輪順利完船離泊,“濰坊-青島”外貿內支線正式投入運營,“山港快線”大家庭再添新成員。新航線可滿足船公司華南、東南流向大船補艙銜接需求,將進一步挖掘渤海灣港腹地內外貿貨源,為渤海灣港、青島港、航運集團培育新的貨源增長點,“1變3”放大融合效應,提升山東港口集裝箱綜合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首班 “天祥61”輪從靠泊到離泊僅用9小時,完成裝卸629箱,高效實現上線的“首秀”。
拓市場,廣合作,擴大港航生態圈
2023年以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消退,穩經濟政策效果更加凸顯,市場預期有所轉好。作為RCEP協定中面向日韓和東盟的“橋頭堡”,中亞及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堅持走國際化戰略,擴展海外市場,一直都是山東港口建設“雙一流”的應有之義。
青島裝備公司成功中標俄羅斯海參崴漁港3臺60噸門機項目;日照船機公司與泰國客戶簽署托輥、支架訂單,與塞內加爾油氣龍頭企業Tuoba Oil簽訂3艘駁船/拖船項目,同時就油船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并與奧地利FMW公司陸續簽訂3個鋼結構產品加工訂單;陸海重工公司與中東一家礦業公司簽署68套渣漿泵銷售合同,創下公司單筆出口訂單的數量紀錄和合同額紀錄……
在立足港內裝備服務保障的同時,山東港口發力國際市場,其管帶機、自動化軌道吊等產品逐步走出國門,散料輸送工藝系統、船舶、鋼結構等產品已銷往“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國家和地區,在港口、電廠、煤礦等領域收獲了累累碩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留下了深深的開拓足跡。
今年,山東港口先后組團奔赴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四國及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三國,馬不停蹄開展系列拜訪、簽約、推介活動,積極尋求合作共贏。2月20日,山東港口(東南亞)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揭牌,其作為山東港口服務經貿合作的主陣地和提速國際化進程的新引擎,為山東港口海外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以貿易為媒,山東港口與國內外物流商、貿易商、金融機構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攜手“朋友圈”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創造了更大空間。近日,山港貿易智慧風控體系上線,山東省港口集團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實習基地揭牌,“港航貿企綜合服務鏈條建設”合作協議簽約以及和重點客戶系列簽約,凝聚了共識,攜手打造合作共贏的貿易“生態圈”。
此外,山東港口還不斷深化港港合作、港航合作、港鐵協作、港企合作,召開集裝箱高質量發展懇談會,簽協議、達共識,與各界航商共推集裝箱高質量發展;舉辦貿易高質量發展大會,搶抓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機遇,作推介、簽協議,與各方共建貿易生態圈;牽手中礦集團、吉利控股集團、俄羅斯德羅集團等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共同拓展新業態、新市場。系列合作讓港航合作根基更厚實、領域更廣闊、場景更豐富。
圖片源于:pixabay.com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