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韡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2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出了具體意見。
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地方政府也紛紛將數字化發展納入今年工作的重要內容,成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4月25日,重慶市召開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強調要加快構建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以數字化引領開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
作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最大內河港口的重慶港口,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凝心聚力,不斷增強內生動力,以數字化助力港口高質量發展?
推進智慧港口建設
近年來,全球各大港口都在大力推動智慧港口建設,數字化程度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港口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重慶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數字重慶建設,將對城市發展、經濟社會各領域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建設智慧港口正當其時。港口企業應擁抱數字文明新時代,深度融入數字重慶建設的熱潮中去。
要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IPv6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賦能,深化要素融合,加快構建智慧港口物流服務體系,解決“信息孤島”“數字鴻溝”問題,有效銜接供應鏈上下游,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共贏。
港口要加快補齊數字化短板和弱項,豐富數字化在港口物流裝卸、運輸、倉儲等各類場景中的應用,為社會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構建港口全局“一屏掌控”、指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余”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讓港口更智慧、集約、高效、綠色、安全。
此外,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決定組織在全國口岸深入開展智慧口岸試點建設,升級智能化設施設備、建設集約化信息系統、提升數字化運行管理、提供便利化綜合服務等,推進一體化通關管理,實現更高水平的通關一體化、便利化,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提升口岸現代化治理水平。
港口企業應以此為契機,積極主動作為,協同推進智慧口岸建設,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有機結合,構建連接監管、企業、金融等多方的港口生態,促進區域之間、上下游之間、港口之間的有效銜接和業務協同,推進報關單證全要素電子化、全流程信息化,全面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能力,優化港口發展環境,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打造集疏運體系升級版
集疏運體系是港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硬件,也是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由于投資較大,政府應加大政策、資金等扶持力度。
“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一體化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戰略為重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了良好機遇。港口方面應以數字化賦能,打造一流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升級版,實現樞紐港蝶變;依托果園港鐵公水立體交通網絡體系,放大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功能,突出重慶果園港在鐵路、水運方面的獨特優勢,構建東西南北多通道無縫對接的集疏運體系,形成疊加放大倍增效應,增強樞紐港的集聚輻射力和核心競爭力;下大力氣扭轉港口集疏運體系結構不平衡,鐵路、水路比例偏低現狀,推動鐵水聯運集裝箱量在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總量中躍上新臺階。
加快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一體化
《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明確,重慶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全面優化區域協同發展環境,打造高度一體化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口岸物流體系。
重慶果園港鐵公水立體物流網絡可為兩地經貿發展注入新動能,應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系統總體布局,以數字化提升水運網絡銜接能力,擴大集疏運體系覆蓋范圍,構建深度輻射腹地、全面對接江海、高效聯通國際的水運物流網絡。
可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沿江綜合立體物流通道,加密支線航運網絡,優化水水中轉貨運航線,推進干支聯運常態化,深化港航互聯互通,統籌推進長江上游港口聯盟合作走深走實,加快推進鐵水聯運、水水中轉、散改集等綠色運輸方式,推動成都經開區無水港、重慶果園港雙港聯動,建立境內外集裝箱共享體系等,以更高水平開放合作。
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8800列,增長44%,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的貨物達14.8萬標箱,貨值251億元,占通道沿線地區總運輸量的28%。經陸海新通道發運的RCEP成員國外貿貨物達6.74萬標箱,占北部灣鐵海聯運外貿發運量的45%。
重慶果園港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門戶和長江上游聯通世界的“中轉站”,應深度參與通道數字化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積極融入國際物流樞紐網絡,提升國際物流通道輻射力和聚集力,充分發揮果園港多式聯運樞紐優勢,擴大商品進出口規模,推動交通、物流、商貿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優勢、挖掘新動能,開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為重慶及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提供多樣化、低成本、高時效的物流通道服務,助力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國際國內雙向開放的動力引擎,更好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東盟、融入全球。
加快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港口是城市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產業是港口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重慶應以數字化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打造港產城聯動的沿江口岸物流發展帶,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支柱產業,共建生產服務信息平臺和制造業供應鏈物流服務網絡,推進物流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擴鏈。
增強城市服務港口、產業發展的能級水平,堅持港為城用、城以港興、以港興產、產城港深度融合,創新驅動臨港產業、臨港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圖片源于:pixabay.com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