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連云港
新東方集裝箱碼頭公司24號泊位
“君子蘭”輪滿載3700噸過境鉀肥
緩緩離港駛向日本鹿島港
該船是在
優化“三零”轉關監管模式下的
首此成功嘗試
20英尺集裝箱被吊至船艙上方后,箱子同時翻轉、鉀肥傾倒入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這批從中哈物流公司船站直取轉運過來的中亞氯化鉀共有140個標準集裝箱(累計3710噸),從“卸載分流”、海關放行、到“拆箱裝船”,整個流程工作效率比以往提高30%。
“烏茲別克斯坦鉀肥運抵中哈物流公司,直接卸載分流至集裝箱碼頭,實現了與港口碼頭間的無縫銜接。”據連云港海關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船站直取”的監管模式,實現了過境鉀肥從火車轉海輪的“零等待”,不僅提升了通關效率,“不落地”的聯運方式,采用集裝箱專用設備將散裝鉀肥拆箱入艙的裝船工藝,貨物全程不落地,并實現“零損耗”“零污染”“零損耗”作業,也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連云港新東方集裝箱碼頭公司操作部經理楊春茂介紹,為了提高中亞散裝貨物裝船效率,多次召集中哈物流公司、外輪理貨公司等相關企業商討優化中亞源頭裝箱工藝,這次“三零”轉關監管模式優化了2個裝船作業工藝流程,同時在專用吊具上又增加了吸塵設備,不僅裝船速度提高30%,而且作業方式更加綠色環保。
據統計,今年1-5月份,連云港中歐班列累計完成316列,中亞東行回程過境也新增了溫石棉、金精礦、炭黑等新貨種,隨著新模式、新工藝的成功運用,通關作業效率的穩步提升,將為中亞地區更多貨物探索新的運輸方式和通道,有望進一步拉動中歐班列東向回程貨源的持續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