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山東港口日照港(簡稱“日照港”)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作業區完成煤炭作業量同比增長6%,連續打破生產作業紀錄10次,以硬核實力更好地服務“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創建作業新模式
7月9日,記者在日照港石臼港區看到,南區的煤炭堆場里,大型無人智能化作業流水線躍然眼前,高聳林立的無人堆取料機和縱橫交錯的傳送皮帶遍布場區。港區里機械作業不見人,接卸、堆存、轉運作業不見塵土飛揚。
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轉基地,大宗干散貨占據日照港吞吐量的半壁江山。日照港搶抓國務院支持建設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的重大機遇,開創全球規模更大、貨種更全、工藝更強、集約化程度更高的全自動化智慧綠色大宗干散貨碼頭作業新模式。
該模式通過系統研究生產運營方案、智能化生產作業架構,突破單一貨種自動化、流程化的作業模式,實現堆取料機、翻車機等六大設備自動化和首創電動牽引機車無人駕駛。打造“重來重回、互聯互通、流程簡約、工藝完善”的流程體系,實現三區聯動,場場均可兼顧煤、礦、焦多貨種作業,靈活統籌碼頭資源,實現柔性生產。
流程化、智能化的運行體系,帶來的是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1—5月份,日照港石臼港區南區完成煤炭作業量同比增長9.6%,連續打破生產作業紀錄8次。
2022年6月,日照港會同日照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編制的團體標準《港口散裝物料堆場抑塵劑及應用規范》(T/ESSD001—2022)發布,成為國內港口行業首個散裝物料堆場抑塵劑標準,為大宗干散貨粉塵治理再添新利器。
日照港不斷在裝卸工藝上尋求突破。優化門機流程化卸船,利用管帶機實現動力煤從碼頭到下游電廠高效綠色安全運輸;創新“噴槍+粉塵”在線檢測、“大機自動上水+懸臂抑塵劑噴灑”等技術,萬噸吞吐量碳排放壓減3/4。
此外,日照港還開展“美麗港口行動”,加快“園林式港口”建設,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記者了解到,未來隨著日照港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建設,石臼港區南區75%的能源將來自綠色能源。
鐵海聯運打造新通道
“近5年,日照港的煤炭吞吐量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這離不開鐵海聯運的助力。”山東港口日照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日照港借助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平臺,不斷加強與國鐵濟南局的深度融合,建成全國沿海港口首個路港集疏運指揮中心,實現日照站、港口鐵路、裝卸單位三方合署辦公,生產組織綜合效率提升8%。
2022年,日照港年度鐵路貨物拖運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鐵路第一位。
今年6月17日,伴隨著悠長的汽笛聲,發往臨沂不銹鋼園區的60006次列車,由日照港嵐山港區煤一線火車棧臺駛出。依托山東港口“南大門”區位優勢和優越的鐵路運輸條件,日照港大力推廣“船鐵直取”“海鐵聯運”等新型作業模式,打造“嵐山—臨沂臨港產業園區”黃金物流通道,不斷開拓服務魯南經濟圈發展新局面。
據介紹,今年以來,日照港與日照站協同推進路港貨運制票模式改革,打造“信息交互更加準確透明、服務保障更加堅實有力”的港口鐵路貨運制票組織體系,形成客戶提需求、煤企供能力、港口保運輸的有效鏈條。特別是坪嵐地鐵、日照港嵐山公司生產調度入駐路港集疏運指揮中心合署辦公,實現了整個日照地區乃至臨沂臨港地區的鐵路貨物運輸計劃一體化編制、調度一體化指揮,日照港鐵路集疏運綜合效能全面提升。
“春天服務”讓客戶更溫暖
“以前遇到情況、反映問題,不清楚該找誰,現在根據港口現場人員佩戴的服務胸牌,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這種‘一站式’服務實在是太周到了。”在日照港煤炭作業現場,來自河北的司機微笑著說。
煤炭運得進來,還要能放得下、放得好。過去,港口和車站的生產系統是各自獨立的,調度指揮有時也不同步。路港集疏運指揮中心成立以后,港口和鐵路真正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通,合理地統籌安排生產資源,真正實現了車船之間的無縫連接,讓裝卸車不暢這一“堵點”不再擁堵。
今年伊始,日照港發出“春天服務”動員令,號召全員把客戶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客戶利益作為第一追求,以能力更強、效率更高、服務更優,讓客戶感受春天般的溫暖。
“私人訂制”降成本。開通“日照—天津”煤炭鐵路運輸線,為客戶量身制定“公轉鐵”發運模式,成功打通綠色、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為客戶節省綜合物流成本近10%,提升物流時效約40%。
“一體化運輸”增勢能。建設2.4公里管帶式皮帶機系統,依托石臼港區南區至電廠管帶機輸煤流程,直接將堆場中的上水煤炭,全封閉連續輸運至日照華能電廠,實現動力煤前港后廠生產組織模式,每年為電廠節約費用3000余萬元。
“一站式服務”贏客心。發揮信息化、智能化平臺作用,建立“一站式”服務窗口,持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建立以“客戶滿意度”為導向的督查考核機制,定期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給客戶提供滿意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