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聯合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建造的MSC16000TEU集裝箱船1號船命名交付。該船船長366米,型寬51米,型深30.2米,設計吃水14.5米,最多可運載16616個標準集裝箱,是目前華南地區建造的最大噸位的集裝箱船。在命名儀式上,命名嘉賓將該船命名為“MSC NOA ARIEILA(MSC 諾亞·阿莉拉)”號。
填補華南建造大型箱船空白
這型船于2021年3月簽訂建造合同,計劃在廣船國際建造8艘,由MSC地中海航運公司下單建造,中國船舶租賃公司和招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直租形式給予融資。在此之前,包括廣船國際在內的華南地區造船企業還從未建造過噸位如此之大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在承接該批量船訂單后,廣船國際在中國船舶集團大型集裝箱船專家組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大型集裝箱船建造技術攻關,先后攻克了止裂鋼切割與焊接、止裂鋼機器人自動焊接等技術難題。
據了解,截至目前,華南地區建造的三大主力船型(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規格之“最”均由廣船國際創造。除了此次命名交付的16000TEU集裝箱船“MSC NOA ARIEILA(MSC 諾亞·阿莉拉)”號外,分別是在2014年交付的32萬噸超大型原油船(VLCC)系列船和2019年交付的3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VLOC)系列船。
攻克關鍵技術難題
據了解,大型集裝箱船在運載過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集裝箱重量,在海浪的作用下,極易出現扭轉、開裂的情況。為確保船體的強度,需在甲板、艙口圍壁等整船受力和經受交變載荷強度最大的位置采用厚度大、強度高,具備極強的低溫韌性、應變性和抗開裂性能的止裂鋼,從而有效保障大型集裝箱船的抗裂性和結構穩定性。
止裂鋼最厚可達85毫米,在切割和焊接過程中必須確保一次性成功。對于首次接觸這種材料的廣船國際而言,如何有效確保切割焊接質量和效率,是建造超大型集裝箱船必須要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在該項目承接伊始,廣船國際大型集裝箱船項目組聯合制造部、規建保障部和工法研究所,組建了止裂鋼攻關組,成功攻克了大厚度止裂鋼切割和焊接技術難題。
為提高生產效率和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廣船國際在攻克止裂鋼切割和焊接技術難題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攻克了焊接機器人自動焊接止裂鋼技術和戊烷切割技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止裂鋼切割和焊接技術優勢。
創新引領“綠色”箱船潮流
通過不斷推進技術創新,這型船在綠色環保方面引領了超大型集裝箱船的發展潮流。船上配備了脫硫脫氮系統,1至6號船預留了液化天然氣(LNG)動力功能,7至8號船采用LNG雙燃料推進系統,滿足最新的環保排放標準要求。該船還配備了世界領先的空氣減阻系統,可以向船底表面噴射空氣,減少航行阻力,有效提高燃料效率。作為最新一代的大型集裝箱船,該型船不僅綠色環保,而且節能高效,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這艘船配備了一臺功率達到4000KW的軸帶發電機,當船舶在正常航行下情況下,這臺軸帶發電機與1臺主發電機并網,可以滿足全船的用電需求。通過前段時間的航行試驗,充分證明了本船軸帶發電機性能的優越性,得到了船東船檢的認可。”項目經理楊偉介紹說。這也是這艘船節能降耗性能卓越的重要體現。
另外,這艘船還配置了世界領先的空氣減阻系統,其原理是當船舶在航行時,船上的空氣壓縮系統會向船底注入壓縮空氣,并在船底形成一層空氣膜,從而減少海水和船體直接接觸,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海水的阻力。更形象一點說,當該空氣減阻系統工作時,裝滿16000TEU的巨輪將像氣墊船一樣被空氣膜托舉起來,這樣海水對于船舶的阻力將降到最小,這也是這型船具備卓越綠色環保性能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