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長淮東流浩蕩,秋水涌動堤岸披綠。漫步于淮河(六安)段兩岸,欣賞著以水為伴的燕鷗自由翱翔,歡快暢游的魚類“安逸棲居”,隨著一聲聲游弋航行的船舶汽笛歡騰,滿載鋼坯的貨船從六安市霍邱縣慶發碼頭1號泊位快速發往南京、淮安等地。近年來,六安海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認真貫徹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決策部署,上下聯動、齊抓共管,補短板、強弱項,創亮點,扎實推動轄區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工作“有實”“有力”“有效”。
廣宣傳,加強規范管理。深入轄區水運、港口企業,通過“點對點”“面對面”宣講,宣傳《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講解違反船舶污染防治相關違法行為案例,督促企業建立完善“五個臺賬、六項機制”,持續落實內河港口船舶生活污染物交接規范,在碼頭平臺設置公告,免費接收船舶污染物,引導船員遵守船舶岸電使用等法律法規,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
深改造,完善防污設施。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年度改造,提前編制改造計劃,采取周調度、月通報方式,督促航運企業按要求完成年度改造任務;指導7家普貨港口企業注冊長江經濟帶港口岸電系統服務設施系統,按要求完成18個生產性泊位岸電信息錄入、審核、上報。今年以來,完成110艘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安裝和現場檢驗,按要求完成發放補貼資金574.5萬元;六安市靠港船舶使用岸電340艘次,接電時間2015小時,用電量5051.82千瓦時。
嚴治理,加強監督指導。積極協調對接六安市生態環境、住建和城管等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動態監管聯合檢查,合力破解船舶污水檢測等難題,推動“船-港-城”一體化污染防治體系運行提質增效;深入轄區港口碼頭開展排查,重點排查港口碼頭、到港船舶等環保設施建設運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措施落實情況,嚴厲打擊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違法違規行為。今年以來,累計檢查港口碼頭24家次,發現問題隱患39個,均已整改到位;開展史河干流六安段(含梅山水庫)全線巡查暗訪,持續跟蹤發現的問題以及社會反映的問題,協調相關責任單位督促整改落實,推動完成閉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