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講,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包括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等。
1 、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
中方將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辦好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會同各方搭建以鐵路、公路直達運輸為支撐的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
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加快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
2、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方將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同更多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
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
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
中方將每年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
未來5年(2024-2028年),中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有望累計超過32萬億美元、5萬億美元。
3、開展務實合作
中方將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各設立3500億元人民幣融資窗口,絲路基金新增資金800億元人民幣,以市場化、商業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
本屆高峰論壇期間舉行的企業家大會,達成了972億美元的項目合作協議。
中方還將實施1000個小型民生援助項目,通過“魯班工坊”等推進中外職業教育合作,并同各方加強對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和人員安全保障。
4、促進綠色發展
中方將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加大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支持,繼續舉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建設光伏產業對話交流機制和綠色低碳專家網絡。
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到2030年為伙伴國開展10萬人次培訓。
5、推動科技創新
中方將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舉辦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未來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聯合實驗室擴大到100家,支持各國青年科學家來華短期工作。
中方將在本屆論壇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愿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
6、支持民間交往
中方將舉辦“良渚論壇”,深化同共建“—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
在已經成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藝術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聯盟的基礎上,成立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
繼續實施“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
7、建設廉潔之路
中方將會同合作伙伴發布《“一帶一路”廉潔建設成效與展望》,推出《“一帶一路”廉潔建設高級原則》,建立“一帶一路”企業廉潔合規評價體系,同國際組織合作開展“一帶一路”廉潔研究和培訓。
8、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
中方將同共建“一帶一路”各國加強能源、稅收、金融、綠色發展、減災、反腐敗、智庫、媒體、文化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
繼續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成立高峰論壇秘書處。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十年來,我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惠及世界。
根據《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十年來,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我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19.1萬億美元,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
截至2023年9月底,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7.8萬例,運送貨物超過740萬標箱。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