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蘇州市干線航道整治工程“智慧工地”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蘇州市干線航道整治工程“智慧工地”建設項目以搭建智慧航道協同管理平臺為目標,運用信息化技術,對航道建設過程中的人員、設備、質量、安全、環保等要素信息進行綜合管理和分類處置,打造集“智慧監測+智慧建設+智慧監管”于一體的“智慧工地”,實現水運工程建設全流程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目前已運用于長湖申線(蘇浙省界~京杭運河段)、京杭運河蘇州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申張線(張家港~江陰段)鳳凰鎮段、楊林塘蘇昆太高速公路橋等航道項目中,并取得良好成效。
智慧監測促環保
項目依托航道疏浚工程,針對疏浚土方棄置問題,開發運用電子三聯單系統,通過在挖泥船和吹泥船上安裝RFID芯片和重力感應器等傳感設備,在棄土區域安裝RFID識別模具,精準識別泥漿運輸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及時預警疏浚土方棄置不規范行為,實現泥漿產生、運輸、消納和處置環節的全鏈條監管。
智慧建設提質效
項目依托航道護岸工程,開發運用“黑匣子”監控系統,在護岸施工過程中,實時監測機械設備運轉情況、施工過程關鍵參數和施工人員作業情況,主動預警安全生產隱患,并對施工全流程進行影像記錄,實現工程數據來源可溯、過程可控、風險可防,進一步扣緊安全主體“責任鏈”、工程質量“監管鏈”。
智慧監管保安全
項目在航道橋梁和通航條件較復雜的位置布設監控設備,利用圖像識別、區域檢測算法等技術,對目標區域實現全天候監控和通航能力判讀,當航行船舶進入預警范圍時,系統自動發出聲光預警信號,同時通過海事部門專用頻道發送預警廣播,告知船員前方施工信息,幫助船舶提前進行安全避讓。
蘇州市干線航道整治工程“智慧工地”建設項目以數據鏈為主線,構建了數字化采集系統、網絡化傳輸系統和智能化應用系統,推進水運工程建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全面提升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為智能交通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