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僅供示意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道 港媒稱,分析人士說,香港的暴力活動可能威脅這座城市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6日報道,盡管北京過去兩個月從未公開談論香港暴力活動升級對經濟的影響,但中國國內普遍認為,中央政府應該減少對香港這個通往世界其他地區的關鍵的金融和物流門戶的依賴。
分析人士說,其結果可能是中國內地的港口在管理貨物進出口方面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中國本月升級并擴大了上海的自由貿易區。根據計劃,上海自貿區將在國際船舶登記方面加強探索,提高對國際航線的集聚和配置能力。此外,還將允許外籍國際航行船舶利用洋山港作為集裝箱航運的中轉港。
此次放寬規定建立在2016年的一項舉措的基礎之上。當時中國放寬了在上海經營運輸服務的權限,允許懸掛外國旗幟的船只從事中國國內航運,為上海成為中國的自由港鋪平了道路。
香港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副院長黃惠虹博士估計,香港可能失去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所有轉運權,這可能導致240萬個標準集裝箱的損失。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數字,2017年物流行業貢獻了香港GDP的3.2%,提供了18.06萬個就業崗位,而同年運輸服務占香港服務出口的29.2%。
報道稱,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橋梁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上海和深圳等知名城市已經奪走了一些市場。
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萊韋斯克表示,香港需要利用中國內地放寬運輸服務限制這個機會,對大灣區提供補充。
萊韋斯克今年6月說:“這意味著(大灣區的)這個港口集群將擁有6500萬集裝箱的吞吐量。通過聯合起來成立香港海港聯盟,我們希望香港能夠對這個港口集群中的大灣區提供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