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海事局、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市自貿委聯合印發《廈門港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安全運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是全國首個針對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以下簡稱“儲能集裝箱”)的海上安全運輸指南,將有效防范和降低海上運輸安全風險,為廈門口岸集裝箱儲能系統海運規范出口提供專業指導,提升企業產品海運出口能級,助力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
《指南》在總結廈門港前期海運安全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際公約、國內法規和相關標準要求,圍繞產品本質安全,全面梳理各環節技術要求,實現海上運輸全鏈條清單式管理;創造性提出由集裝箱檢驗機構對經改造的儲能集裝箱開展符合性認證檢驗,在保障鋰電池組牢固安裝的同時提升“裝箱”效率;針對海運可能出現的顛簸、上浪、雨霧和太陽暴曬高溫等運輸情況,設計了合理的試驗要求、符合性檢驗以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022年7月,我國新能源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制造的儲能集裝箱亟需打開海運出口通道,但作為國際海運第九類危險貨物,該產品以集裝箱作為整體運輸組件,與現有公約存在概念不一致、試驗檢驗方法無法開展等適用性爭議。同時,超重、超大的定制產品海上運輸實踐經驗較少,缺乏技術數據支撐,且尚未建立統一的海運技術規范和標準,海上安全運輸存在一定盲區。
在此情況下,廈門海事局、廈門港口管理局主動對接企業需求,組織開展第三方安全技術研究,創新編制產品臨時安全措施,全國首創“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保障機制”。在口岸各部門通力協作下,2022年7月25日,寧德時代制造的儲能集裝箱在廈門港試點通過集裝箱班輪批量混載海運出口,這在全國尚屬首次。試航至今,已累計保障36個航次、1032臺儲能集裝箱安全海運出口,累計貨值超50億人民幣。
廈門海事局危管防污處處長鄭仕鋒表示,《指南》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轉化前期廈門口岸出運儲能集裝箱積累的經驗做法,為廈門港儲能集裝箱生產、銷售、運輸產業鏈相關單位提供有效指導,有效規范該類貨物海運出口流程,提升常態化海運出口效率,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日益增長的儲能集裝箱海運出口需求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