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團(600018)發布2023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5.52億元,同比增長0.73%;實現歸母凈利潤132.03億元,同比下降23.3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4.1億元,同比下降2.75%;基本每股收益0.5691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上港集團歸母凈利潤連續三年突破百億元。分季度來看,2023年上港集團一至四季度分別凈利35.51億元、37.77億元、40.31億元和18.44億元。
利潤分配方案上,董事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72元(含稅),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40.05億元(含稅),剩余未分配利潤結轉2024年度。
財報指出,國際航運市場低位徘徊,港際競合關系進入新階段。同時,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加速迭代,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低碳、智能化要求進一步提高等諸多因素,使得港口主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數據顯示,該公司母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915.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9%,連續十四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洋山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500.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6%,占全港集裝箱吞吐量的50.87%。
母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64億噸,同比增長9.7%。其中,母港散雜貨吞吐量完成 8504.2萬噸,同比增長8.8%。同時,水水中轉完成 2843.0 萬標準箱,水水中轉占比繼續保持高位,達到 57.8%,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國際中轉業務全年完成587.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4%;ICT新業態加速拓展,新增了常州東港、金壇、徐州、合肥、濟寧等地區,布點達到12個,全年完成34.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69.2%;海鐵聯運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累計開行突破 7800 列,通達 40 個城市,全年完成 63.0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29.6%。
相較于2022年,在上港集團的集裝箱板塊、散雜貨板塊、港口物流板塊和港口服務板塊四個主營業務中,港口服務板塊一改上一年的頹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72%,達到35.67億元,營業成本隨之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受公司港口主業業務量增加的影響,理貨和拖輪業務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相應增加。
對于業界關心的新燃料供應鏈建設方面,2023年上港集團綠色港口步伐加速推進。該公司與馬士基、中遠海運、達飛、長榮海運等全球大型班輪公司簽署了綠色甲醇加注服務協議;與中遠海運、國家電投、中國中檢等綠色甲醇產業鏈企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國內首個涵蓋生產、運輸、加注、認證等各個環節的船用綠色甲醇全鏈項目正式進入實質建設階段;LNG 加注服務常態化開展,全年完成LNG 加注44次,合計26.4萬立方米;上海港國際船舶能源加注中心建設初見成效。
而在去年12月剛上市的上海錦江航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港集團控股子公司,報告期內其歸母凈利潤實現7.43億元,同比下降59%,主要原因是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集裝箱航運業市場供需發生變化,致使集裝箱運輸價格下降,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2023年均值同比下降了66.43%。在上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的情況下,報告期內錦江航運的航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致使其經營業績同比下降。
展望未來,上港集團將以“成為全球卓越的碼頭運營商和港口物流服務商”為總體愿景,在“十四五”期間力爭進一步鞏固港口主業領先地位、積極推進多元新業務落地,建立全球標桿的港口生態體系,實現在科技、區域、業態三個方面的新突破,穩健發展核心主業、適度多元化,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2024年,上港集團將全力攀登集裝箱吞吐量新高峰。持續推進港口能力建設。全力開展羅涇港區改造一期投產運營,加快落實二期建設方案;按計劃推進小洋山北作業區建設,統籌規劃好洋山港區整體布局;持續提升洋山港水公鐵集疏運中心的運作能力,充分釋放洋山港區產能;全力推進東北亞空箱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空箱資源配置能力。全力推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的常態化開展、規模化運作,搶抓跨境電商發展機遇,全面提升上海港的貨源聚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