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一艘從巴西始發裝載 51879.4噸大豆的利比里亞籍散貨船“艾米”輪,在南京海事局的維護保障下成功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區,該船長229米,吃水11.6米,是南京市自啟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以來成功靠泊南京港的第五條11.6米吃水船舶,對南京加快建設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自南京市啟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以來,南京海事局作為區域性航運物流建設中航運相關任務的主辦單位,積極開展 11.6 米船舶進出南京港實船試驗工作,已先后保障利比里亞籍“阿爾法發現”輪、中國籍“鵬安”輪、馬耳他籍“佩納蒂”、馬耳他籍“沃卡尼”輪四艘實船試驗船安全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區。目前,南京港到港船舶最大吃水已從11.36米提升到11.6米,對港口經濟能級、南京外貿創匯能級將有顯著提升。
本次“艾米”輪靠泊南京港正值長江洪汛期,安全保障壓力較大,為有效保障11.6米吃水船舶順利靠泊南京港,根據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在長三角地區率先推動實施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要求,南京海事局搶抓區域融合發展契機,聯動滬、蘇海事等機構,發揮海事信息化先發優勢,暢通區域聯動保障機制,有力實現南京“大船深水”時代來臨。南京海事局聯合南京市交通局、市商務局、市應急局、長三角航運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制定全程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綜合運用海事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系統,實施“遠、中、近”三級全程管控,在江蘇海事局的支持下,協調長江下游沿線海事部門實施全程跟蹤維護,保障船舶平安進江。
后續,南京海事局將在江蘇海事局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加快推動南京港實現11.6米吃水船舶出口,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南京長江中下游物流樞紐地位,助力南京市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服務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