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2024年長沙市“港產園”對接暨簽約活動在長沙舉行,旨在通過港產園深度融合,激發“港”的活力,做足“產”的文章,彰顯“園”的優勢,為長沙和中部地區及長江經濟帶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活動現場完成了5輪共27個項目簽約,涵蓋長江經濟帶5個城市港航政府機構船舶通檢互認、水水中轉、鐵水聯運、港產合作、貨源運輸、船舶制造、船員培訓、綠色發展、信息共享等方面,搭建了長沙水運—產業信息共享發展平臺,現場簽約金額7545萬元,合同貨運量超過150萬噸,將保障約26.3億產值工程機械設備安全順暢出海。
本次活動中,長沙市水運事務中心與長江經濟帶各港口城市港航行業管理部門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此舉推進了各地船舶通檢互認,創新船舶檢驗制度,優化工作機制和流程,提高船舶檢驗便民服務能力;深化內河航運合作,助力長江經濟帶航運降本提質增效,服務港航經濟便捷高效發展。同時,江蘇江陰港和長沙銅官港簽訂了水水中轉的戰略合作協議。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首航儀式。300臺山河智能小型挖機通過江海聯運批量發貨歐洲的集裝箱貨輪運輸;近200臺上海大眾和湘潭吉利整車由長沙港發往上海、江蘇、安徽、重慶、四川等地的滾裝運輸;長沙新港鐵水聯運專列1號機車牽引著25輛貨車的專列徐徐進港,由漣鋼等相關鋼鐵廠始發的3200余噸工業鋼材進港卸車,直裝靠港船舶發往上海、江蘇海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