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以下稱《行動方案》),聚焦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加快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優化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和提升面源污染精細化治理水平等層面,明確到2025年,全省地級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降至0.2%以下。
《行動方案》提出,優化完善交通運輸結構,推動貨物運輸清潔化。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水路運輸,短距離運輸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船。推進多式聯運,大宗貨物“散改集”,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力爭年均增長15%。在合肥市推廣采取公鐵、公水聯運等“外集內配”物流方式。將清潔運輸作為煤礦、鋼鐵、火電、水泥、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業新改擴建項目審核和監管重點。到2025年,鐵路、水路貨運量分別比2020年增長10%和12%左右,鋼鐵、煤炭、焦化、火電、有色等行業清潔運輸(含新能源車)比例達到80%,建材(含砂石骨料)清潔運輸比例達到60%。加強鐵路專用線和聯運轉運銜接設施建設,最大程度發揮既有線路效能,精準補齊工礦企業、港口、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短板,“十四五”末基本實現長江干線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重要港區在新建集裝箱、大宗干散貨作業區時,原則上同步規劃建設進港鐵路;擴大現有作業區鐵路運輸能力。對重點區域城市鐵路場站進行適貨化改造。新建及遷建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和儲煤基地,原則上接入鐵路專用線或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