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自然資源部官網正式發布我國今年上半年海洋經濟發展相關統計數據情況以及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對此的解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4.9萬億元,同比增長5.6%,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6個百分點。
資料圖/來源:滬東中華官方微信
上半年,我國海洋船舶工業延續良好發展態勢,海船新承接訂單量、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超24%、31%和23%,三大造船指標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復蘇態勢明顯,我國新承接海工訂單金額、手持訂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05.0%、11.6%,其中第二季度多個超級大單的承接扭轉了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低迷態勢。
資料圖/來源:海油工程官方微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船型研發與設計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推出了甲醇雙燃料動力6.45萬噸散貨船、氫燃料動力預留阿芙拉型油船等多型綠色環保新船型,并獲得國際船級社的原則性認可證書,這些前瞻性船型以甲醇、氨和氫為主要動力,覆蓋全部船型,為我國船企未來接單打下良好基礎。而海工裝備在海洋油氣、海洋清潔能源、海洋漁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完成海上安裝,大型海上風電多功能運維母船“豐華23”號正式交付,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吊裝成功,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深藍2號”實現陸地完工。
與此同時,我國海洋旅游業復蘇強勁,海洋客運量已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06.4%,受需求高漲、政策利好等影響,郵輪旅游加快恢復,上半年共有23艘郵輪運營206個航次,郵輪旅客運輸量近50萬人次。
海洋對外貿易回升向好,海運進出口總額由降轉增,上半年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高于今年第一季度1.4個百分點。船舶、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等涉海產品表現較好,進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7.3%、32.6%。
從企業來看,生產經營穩中向好。問卷調研結果顯示,主要受益于業務范圍拓展、市場需求拉動和企業技術水平提升,上半年分別有54.5%、52.4%的企業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海洋新興產業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企業占比比總體分別高2.5個百分點,海洋經濟新動能加速成長。此外,還分別有68.6%、70.4%的企業上半年研發經費和人員數量實現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