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個集裝箱的柏木原木搭載太平船務(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船務”)“永城號”貨輪,從上海港以“沿海捎帶”模式中轉至青島港。這標志著太平船務首票“沿海捎帶”業務正式落地。太平船務也成為國內繼馬士基、達飛船公司后第三家開展該業務的外資班輪公司。
外資班輪“沿海捎帶”是指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利用其全資或者控股擁有的非五星旗國際船舶,在上海洋山港與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之間,開展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該業務于2022年5月率先在上海洋山港試點,是我國在內外貿一體化改革以及國際航運領域的一次突破性嘗試。
“沿海捎帶”實施以來,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以下簡稱“洋山海關”)以制度型開放破解困擾企業的難點堵點,吸引馬士基、達飛等外資船公司分批調整釜山、新加坡中轉航線至上海港開展“沿海捎帶”業務;加強“洋山—北方三港”聯系配合,協調“沿海捎帶”貨物轉關、查驗事宜,專人專崗受理業務咨詢和轉關申報驗放;積極開展政策宣貫和情況調研,指導企業做好航線網絡優化、“一站式”資質申請、船舶備案等工作。
太平船務采購部總經理張永杰說:“采用‘沿海捎帶’模式,貨物在途時間平均減少7-20天,為我司積極優化航線網絡布局,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支撐新形勢下經營方式提供了更多便捷。”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洋山海關累計受理“沿海捎帶”業務7784票、4.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1倍、1.1倍。